1687年,英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牛顿发表了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此书中,牛顿详细阐述了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开启了科学研究的大门,并引领着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这一伟大时代的到来。
自此,人类才真正意义上脱离了时刻备受大自然震慑的动物属性,摒弃了渺小蝼蚁般噤若寒蝉的偷生状态,转而在科学的指引下昂首阔步,一跃翻身成为了大自然的主人,并且主宰世界的能力日益增强,迄今为止居然还拥有了随时毁灭地球的能力。
作为人类的一员,历经几千年文明终于找到科学这一本可助人类扶摇直上的“武功秘籍”着实可喜可贺,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华夏儿女的一份子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因为这么伟大的学科没有在中华大地破土而生,而是转入到了原本落后我们1800年、为我们所不齿的“蛮夷部落”——西方。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的发现以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横空出世,使得撮尔小国—英国率先开启了工业革命,一跃而起成为了世界霸主,开启了对全世界的掠夺,当然也包括了我们古老的中国。
原本领跑世界1800年的中华民族在面对英国技术爆表的英国洋枪队,虽然人数上绝对占优(十几万人对阵5-6000人),而且阴谋阳谋逐一用尽,纪律涣散的英国洋枪队还是将大清帝国干趴在地,这第一次让古老的中华民族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实力的碾压。
科学这么厉害,为何没产在中国?为何是版图不足中国十分之一的撮尔小国—英国率先开启科学大门?力学三定律为何是英国的牛顿发现的?为何不是京城的王顿,或是山东的李顿提出来了?
按理说6600年前就起源而生的中华文明,没道理找不到科学之路,毕竟中华民族自古以吃苦耐劳、开疆拓土著称,在跟大自然打交道这么久,跟大自然不停地在角力,不可能发现不了力的作用规律。
这么说来,只有一种可能:科学与中华文明无缘,或者说,科学“拒绝”产在中国。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荷兰著名学者弗洛里斯·科恩曾在《世界的重新创造》一书中,通过对伽利略、卡尔文、开普勒等一批科学研究先驱的 探索 工作得出了一个结论:科学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动手思考”,也即你认为某某思想是正确的,某某发展趋势必然是那样的,但真的就是这样吗?如何检验你说的是正确的呢?
只有通过动手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才是证明理论真伪的唯一途径。因此“动手思考”较传统的理论派向前更进了一步,第一次使某些见解的实际内容有可能得到检验。这也最终成就了科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一个环节——科学实验。
为何实践中的检验是理论鉴定的唯一标准呢?检验结果一定是唯一的吗?《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地球甚至宇宙所在的时空,实际上是以固体为主宰的固化时空。由于固体不同于流体,不会恣意变换外形,而是能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保持自身属性不变化,所以检验的结果趋向于唯一、稳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梳理了实践中的检验是鉴定科学方法的唯一办法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中华文明是如何操作的。
熟知中华民族 历史 的人均知,中华文明自诞生之日起,就充斥着权威圣人的言论。一个学者因为在治国理政方面颇有造诣,故而他的语录便被写入课本,一代一代传承了下去。后世之人在操作过程中也往往引经据典,作为自己行动的不二指南。
对中华文明影响最大的圣人,毋庸置疑,当推春秋时期儒学创始人孔子。
孔子作为儒学大法的集大成者,主张道德教化、以“礼”服人,规劝统治者“广施仁政”,反对刑罚和严苛粗暴的政令。
不得不说,孔子这一套“仁德理念”在治国安邦方面确实收效甚大,故而汉代经过了短暂的思想大讨论之后,便由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九九归一于儒家了,影响了后世2000多年,孔子也应运成为了圣人。因此后世之人在规劝他人、行动指引方面,开口闭口都是“圣人言”如何如何。
不过对照科学产生的条件—“动手思考”而言,整个华夏大地都在唯圣人而言马首是瞻,这绝对不是个好兆头,因为,即便是孔子,他的这一段“一分钟讲话”,却也是信手拈来,没有经过实践的充分检验。并且,对比一分钟前后的讲话内容,你会发现前后矛盾。所以说科学为何不产生在中国?孔子的话说明了一切。
孔子的“一分钟讲话”是当着吴国使者的面讲的,为何吴国使者会来听孔子讲学,很显然是被孔子的名气吸引而来。
吴国使者问:“人的骨头,谁的最大?”
孔子答:“大禹在会稽山召集众神,防风氏误期后到,大禹下令将他杀死并且陈尸示众。防风氏的一节骨头就占满了一车,他的骨头最大了。”
吴国使者再问:“人最长有多长?”
孔子答:“孔尧氏身长三尺,短到了极点,最长的不过十倍于此,这是数字上的极限。”
吴国使者叹道:“高明啊,圣人!”
吴国使者因为慕名而来,故而满含崇拜眼神没带脑子,要是我当初在旁边,我肯定会反驳孔子。因为孔子这一分钟前后说的话,明显存在问题。
首先,不论是人的骨头谁最大的,还是人最长的问题,孔子均没有提供任何统计数据,而是仅凭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以及自己的想当然就下了结论,并且给出了数字上的极限这一不可轻言的结论。对照前述科学源于“动手思考”的说法,孔子此番言论显然没有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作为圣人尚且如此,寻常百姓就更不必说了。
其次,按照孔子所言,人的骨头里防风氏的最大,一节就占满了一车。这里的一节姑且认为是大腿骨,由此基本上可以认为:防风氏的半条腿就是一辆车的长度。孔子所言的车应该是拉货的牛车,长度应该不小,网上有言宽度在1.7m,长度应该在3-4m。
联想到我小时候拉过的装货物的板车,4m不敢说,但3m长度绝对够本,如此说来,防风式半条腿就是3m。人的整条腿的长度基本上跟上身长度基本差不多,所以粗略估计,防风氏人的总长度基本上是12m以上。
但是孔子之后又说人最短是三尺,差不多一米,最长不过十倍于此,而且还说是数字上的极限,也就是人最高肯定不会超过10m,因为在数字上已经达到了极限。但是倘若真是这样,那防风氏的12m又作何解释?
而且从逻辑上说,既然孔子认为防风氏骨头是人骨里的最大号,那么天下最高的人也应防风氏莫属,毕竟骨头是支撑人直立行走的关键,是决定人身高的核心因素。但是从孔子的这一分钟讲话中,明显没有看到他将防风氏与最高的人类进行关联,由此可见他逻辑上的断层。
没有实地的检验,没有说话前后的逻辑互补,而一味地将孔子的话作为指导后世之人前进的金玉良言,科学又怎么可能进入中华文明的大门?
综上,科学为何与中华文明无缘?对比孔子一分钟前后的讲话,理由找到了,孔子所言的这些数字没有丝毫实际中的统计分析,说话前后更没有严谨的逻辑推导,甚至存在前后矛盾之处,而遗憾的是后世国人都将孔子之言奉为神明。所以说科学为何“拒绝”产在中国?孔子这位中华圣人的“一分钟讲话”,说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