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有必要了解一下,为什么说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是百科之母”,是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的一句名言。《道德经》认为,道生万物,在万物生生不熄的过程中,道是一个载体。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灿烂文明(这个文明包括各个方面:如文字、文化、科学、习俗等),它也需要一个载体,需要一种符号、一种工具来传承。那么语文就是这个工具的总称。
明白了语文的概念,知道了语文是文化传承的一个工具一个载体,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好这个工具和载体,就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在我们国家,根据学生心理和智力的发展特点,在不同的阶段,对语文的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完成这些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从而达到掌握、理解文字,学会写作、赏析,提高自己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首先要提高识字量。识字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础工程,这个和英语的背单词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一定的识字量,以后的阅读和理解都会很困难,提高识字量,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如手:一是学好课本的知识,把课本上的生字词记会;二是阅读,由于平时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汉字有限,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字词;三是利用好识字工具,比如说字典、网络工具等等;四是学而时习之,通过巩固温习,达到牢记的目的;五是培养识字的兴趣。
其次要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这要从两个方面如手,一个是理解字词的含义。理解字词的含义,不但要理解字词它的本意,还要根据不同的语境,了解同一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义。我们汉字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这仍然需要我们扩大阅读,借助工具,准确判断字词在不同语境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二是要说,学会表达。明白了字词的意思只是一个前提,我们最终的结果是要学会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学会运用字词,来准确表达我们的意思。比如说哭,他伤心地哭了、他激动地哭了起来,这两个地方的哭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只有学会了理解和表达,才能真正地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
第三是要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在掌握了前两个能力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来锻炼我们的应用能力,学会运用语文的知识,把字词组合成一句话,然后连成一段话,从而完成一篇文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只有不断地通过训练,我们的语言文字的运用才能得心应手,从而写出好的文章。在写文章的过程,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第四就是要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一句激励的话,可以让人精神振奋,一篇好的文章,可以给人以启迪。诵读语文中那些优美、精辟的语言文字,真是一种美的享受。那些名言名句,那些名篇佳作,它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往往在这种思想的背后,蕴含着深深的哲理。我们的名著之所能称其为名著,它不单是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通过鉴赏这些作品,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知道过去,更加珍惜美好生活的不易。
总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识字是基础、理解是根本、表达(即写作)是关键、鉴赏是境阶,这四个环节相辅相称,只有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最后才能修成正果。学习好语文不仅是因为它的分值高,因为它,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的文明得以延续的载体。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习文化,也是继承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