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费师范生制度已从免费师范生升级,毕业生不一定非回到生源地任教。他们可以自愿选择到少数民族地区或贫困边远地区支教,只需相关部门和学校同意。这些地区往往缺乏教师,经济条件也相对落后。尽管如此,下乡当教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乡下的教师通常会得到一定的补贴。
随着城市教育的发展,城区学校的师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因此,部分公费师范生可能会被安排在城市学校工作,而不是乡村学校。不过,公费师范生通常不会被强制分配到乡下的学校支教。
目前就读于北师大、华东师大等6所公费师范院校的学生,都需要与生源地师范中小学签订协议,一般要求在这些学校任教6年以上。若在城镇就业,至少需要下乡工作一年。
对于有意向去边远贫困地区就业的学生,特别是希望前往中西部地区支教或在少数民族地区任教的,他们可以通过生源地省份、就业省份及就读院校的审核,实现自己的就业愿望。
公费师范生的具体分配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这取决于个人能力和学校意向。招聘过程是双向选择的,根据学校的需求和公费师范生的个人意愿来决定最终的学校和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公费师范生虽然被分配就业,但不会强制要求某学生到某所学校担任某科老师。这样的安排有助于提高履约学生的比例。
公费师范生的就业模式如今已经得到了高校和学生双方的认可,这也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在保障教师队伍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人选择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