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河,作为世界第五长河和我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黄河流经9个省、自治区,最终流入渤海的东营。其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
2. 黄河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和丘陵为主。黄河水系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3. 黄河含泥沙量极高,年携带泥沙量达16亿吨,导致下游河床泥沙沉积,形成了地上“悬河”。历史上,黄河多次因泥沙沉积而泛滥改道,中游成为通航里程的主要集中区。
4. 黄河上段河道较窄,流深度不高,下段河道宽且主流摆动频繁,枯水期水深不足,航宽有限,加之冬季结冰时间长,冰凌等影响,中游通航里程累计仅1900余千米。
5. 过去,黄河曾是我国的“黄金水道”,通航里程达12000公里。然而,由于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含沙量剧增,导致下游河床淤积,无法通航。
6. 尽管有人提出疏浚黄河河道以实现通航和卖沙,但由于黄河泥沙中淤泥和沙粒混合,分离过程复杂、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长,且沙子太细不适合建筑用途,这一方法并不可行。
7. 国家一直在用清淤船清理黄河下游河道泥沙,但由于清理出来的泥沙不适用于建筑,且对河床深度有限制,以避免对两岸大坝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无法实现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