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感应强度,通常用符号B表示,其定义式可以通过F(力)、I(电流)和L(导线长度)来计算,即F=ILB。对应的表达式是B=F/IL,这个公式表明,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等于垂直于磁场方向、长度为1米的导线,当电流为1安培时所受磁场力的大小。
在国际单位制(SI)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T),而在高斯单位制中则为高斯(Gs),1特斯拉等于10,000高斯。历史上,磁感应强度B与电场强度E的描述方式有所混淆,实际上,B是描述磁场的基本物理量,而磁场强度H则是一个辅助概念。
磁感应强度B是独立于是否放置通电导线的物理量,其数值上与导线放置角度有关,只有当导线垂直于磁场时,公式B=F/IL才成立。例如,原子核表面的磁感应强度约为10^12特斯拉,中子星表面约为10^8特斯拉,实验室中瞬时和恒定的磁感应强度值分别为10^3 T和37 T,星际空间的磁场强度则极低,约为10^(-10) T,人体表面约为3*10^(-10) T。
磁场的方向可以通过放置检验小磁针的方式来确定,北极所受磁场力的方向即为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对于通电导体受安培力的判定,可以借助左手定则:磁感线穿过左手手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拇指与四指垂直,拇指方向即为安培力方向。若磁感线与电流不垂直,需将磁感应强度分解,垂直于电流的分量应用左手定则计算安培力,而平行于电流方向则不受力。
电流同向时,它们相互吸引;电流反向时,它们相互排斥,这是磁场力的基本性质。
扩展资料
磁感应强度(magnetic flux density),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基本物理量。是矢量,常用符号B表示。磁感应强度也被称为磁通量密度或磁通密度。在物理学中磁场的强弱使用磁感强度(也叫磁感应强度)来表示,磁感强度大表示磁感强;磁感强度小,表示磁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