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
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粗略地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
一看: 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读: 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认真思考,注意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标记,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
三做: 在对预习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要求学生利用课外参考书做一定数量的练习(要求是有答案的练习).数量是 3到 5道题,要求包括至少三种不同的题型(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证明题、作图题等).学生通过不同的题型的练习来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教材要求掌握的程度,同时通过练习来发现自己真正存在的知识疑惑.
在每节上课前的十到十五分钟,可以安排“ 答学生问—知识发布会”教学环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也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一问多答,其实就是原来教学环节中的“ 新课授”.
通过一段时间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后,教师可以把“答学生问—知识发布会”这个教学环节完全改成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一问多答,当答案出现争议的时候,许多学生都已经会从教材中寻求答案的依据.教材的使用程度大大提高了,学生也因此越来越会从教材中挖掘知识的内涵.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能力,就好比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源源不断的获取新知识,汲取新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