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题目没有特别要求写苯酚的性质或者写出方程式,那么确实不需要区分邻位、对位和间位,因为教科书上并没有提到这些细节,这些内容可能是老师在课堂上补充的,超出了考纲范围。有机化学的性质非常复杂,试卷上通常不会提供所有的条件,比如在其他条件下可能会发生间位加成,但我们的学习内容不够全面,无法涵盖所有情况。因此,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要求,邻位、对位和间位都可以。这说明我们在学习上既学得过多又有所欠缺……
比如,在马氏规则中,即使不给出具体信息,你是否要考虑多种可能的反应路径?再比如,如果题目要求写出同碳上不连两个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你是否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结构?这些问题都说明了有机化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作为奥林匹克竞赛选手,我认为高考题不会涉及活化效应,即“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其邻对位上的氢更活泼,不能在间位取代”。无论生成的产物是多是少,间位取代产物总是会有的,不能说完全没有间位产物的存在。所以,我的答案是正确的。
更进一步,考院正式通知:两种答案均算对!邻位、对位都可以~~~
我的答案是:邻位、对位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