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志愿到底要不要填?
征集志愿,我们到底要不要填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马上会产生征集志愿:
1:生源不足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填报该学校的学生太少,所以导致没有完成招生计划。
那么为什么填报这个学校的学生不多呢?
一种原因的学校去年的招生分数太高,学生不敢填;
二是学校的某些专业学生感兴趣的少,导致填报该学校和专业的学生也少。
所以在第一轮投档后,学生没招满,只有通过征集志愿继续招满学生,完成今年招生计划人数。
文老师建议:如果是第一种原因,可以根据自己的全省排名情况,对比往年该校头三年录取位次进行填报。如果是第二种原因,又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填报的是提前批或是一本第一批征集志愿可以直接放弃,填报的是一本第二批/三征集志愿,为了不从本科滑档到专科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填报。
2:超退
超退就是超额退档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该学校被投档的学生,因为填报志愿不服从专业调剂,或是身体条件、单科成绩等没有符合该学校要求的调档学生比较多,超出了多余调档的人数,所以导致空出很多名额,没有完成高校本轮的招生计划人数,所以需要征集志愿。
文老师建议:考生可以看一下是否有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如果有且满足条件就可以选择填报,但超退这种情况导致的征集志愿几率是非常小的。
3:追加计划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某高校在招募该省市区学生后,觉得该省学生质量不错,所以继续追加一些该省的招生计划。
文老师建议:和超退一样,考生可以看一下是否有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如果有且满足条件就可以选择填报。
当然考生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要一概而论。
征集志愿怎么填才能增加被录取的几率?
征集志愿填报时间短名额少,我们要如何填报才会增加被录取几率呢?
征集志愿通常按照“位次优先、遵循自愿、一轮投档”的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按照1:1的投档比例进行投档。
也就是说分数较高的考生在征集志愿中被录取的几率比分数较低的考生高。
征集志愿填报时,应规避高校招生章程中明文“禁区”,本次不满足填报条件的学校,坚决不填,尽可能填写服从专业调剂增大投档成功几率。
但由于征集志愿是本批次考生最后一次机会,因此一些上一批次未被录取,且此前未填报本批次志愿符合条件的考生也可抓住这一机会。但正因为这样,征集志愿可能会有部分相对高分考生参与,导致竞争十分激烈,院校征集志愿的投档分也往往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