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背得滚瓜烂熟,上了台脑子却一片空白? 我背得滚瓜烂熟, 文?张一如 一 天,正读初三的郭同学发来一封标有”SOS”字样的 求救信,里面讲了这么一件事情: 这次重要的演讲我已经反复练习了几百次,而且最后一 次试讲也非常完美临近上台了,我一次次告诉自己,演讲 时要声音洪亮,面带笑容,吐字清晰,语速适中. 念叨着这些,我举步登台了,可就在站在讲台上的那一 刻,我突然僵住了.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所有的准备都化为 乌有,我就像一只突然出现在马路中间的小动物,不知道该 往哪儿去,似乎连自己为什幺出现在这儿都弄不明白了!我 怯场了!这是为什么呢?我准备得那么好! 下个月还有一次演讲选拔,我可不想再出这样的状况, 我该怎么办呢?我已经不可能准备得更充分了啊! 练习了几百次却僵在台上.这确实可以算是棘手事件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准备得不错, 但事到临头却头脑一片空白,准备好的话一句都说不出来. 对于这种状况,心理学家有着专门的研究,他们给出了一目 了然的原因分析: 对于准备很充分但最终搞砸的怯场事件,问题出在我们 不了解自己大脑的运行方式.当我们把某件事情(比如演讲) 练习得相当熟练,潜意识就能自动把事情处理完成,我们不 需要再指挥大脑去想一步步怎么做.然而进入场景(比如站 上演讲台)的时候,我们常常非要有意识地去指挥大脑,去 关注本来可以”自动运行”的行为,于是潜意识的处理过程 被扰乱了,大脑新的指令还没法跟上,我们就变得手足无措, 头脑空白,僵在当场. 科学家得出这个结论是经过大量实验的,其中以2008 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西安?L?贝洛克的”高尔夫球 手”实验最为直观.实验中,一组老练的高尔夫球手被要 求以平常一半的速度击球,结果发现他们的命中率比平常 差了很多.贝洛克判断,如果一项任务之前已经练习过多 巴 ∥知己1 上了合脑子却一片空白? C 次,那么再给出”如何做”的指令,会引发多余的思维,大脑很辛苦,人也会变得更焦虑.要求高尔夫老手放慢击球速度, 和要求自己将练习好的演讲变得”声 音洪亮,面带笑容,吐字清晰,语速 适中”一样,都是在给大脑增加负担, 这种”用心思索”很有可能将事情搞 砸.知道了这个原因,对策就很容易 找了——不要太专注于已练习至娴熟 的事情,上场之前不妨把注意力转移 一 下,看看旁边的选手穿了什么衣服, 听听身后的观众聊天在说什么,轮到 自己上场,整整衣装坦然登场,忘掉 那些放慢语速之类的建议,按你之前 练习的样子进行下去就是了——这不 见得能让你表现超常,但最重要的是, 你不会再怯场,能够顺利展示自己准 备好的内容. 当然,这个建议只适合类似郭同 学这样准备充分的情况,如果没有练 习到很娴熟,还是踏踏实实去准备吧, 否则就算大脑很清醒,上台想不起来 下一句是什么,还是会僵在当场.这 个时候的清醒,也许还不如一片空 白…?’■ 插图/孙小片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