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习英语的必要性源自现实的需要。了解一个国家的语言,才有可能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才能为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对话的平台。英语国家在主导着世界经济,这是客观事实,我们需要尊重现实、顺应时代潮流。掌握英语就意味着获得了一把金钥匙或者说一块敲门砖。对于学者、商人、求职者、小商贩来说,掌握英语能带来机遇、增加财富,因为这一资源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然而,国人学习英语过程中重读写、轻听说的弊端由来已久,培养了大量的“哑巴英语”者。许多人苦读英语十几年,背诵英语单词过万条,到头来却连最简单的日常对话都困难!语言的功能在于实现交流,如果学习语言偏离了这一基本目标,那么就葬送了语言的价值。与东南亚许多国家相比较,国人英语水平普遍不高,这一结论来自笔者的亲身感受。在出差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地时,令笔者感到颇为惊讶的是,在街头一个普通店铺的营业员或是一个司机都能用英语同你交流,尽管口音不是很纯正。而在中国,能说英语的仅仅是少数,要使英语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至于那种学习英语会对汉语造成冲击的担心更是杞人忧天。回想林语堂、辜鸿铭、钱钟书等前辈,他们在海外留学数载,通数国语言,可谓学贯中西,但他们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忘掉国语,相反,每位都是赫赫有名的国学大师。事实上,一个人如果学不好英语,他的国语也不会好到那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