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水煎包始于清代,扬名于民国年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民国出期,在滨、蒲、利、海、阳、沾诸县,提起地方名吃,人们总是说:“利津煎包,蒲台面条,滨县名吃锅子饼”。
据饮食业的老户介绍,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利津县城和各大集镇,就有很多制作水煎包的铺户。当时,全县小有名气的是盐窝镇尚家村。到了民国5年,县城西街的卖水户刘明远、刘凤刚父子,将盐窝镇的水煎包师傅尚乐安请到了县城,办起了水煎包专营小店—茂盛馆。之后,经过不断改进,水煎包达到了色味俱佳的水平,博得了顾客好评,当时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广为流传,“刘凤刚开了张,别处的水煎包不吃香。”
从此以后,县城的水煎包工艺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风格:皮呈金黄色,酥而不硬,陷多皮薄,香而不腻,老少皆宜,堪称面食之佳品。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