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的繁体字笔画:11画,顺序是:点、撇、横、竖、撇、点、横撇、撇、撇、横、竖。
断(拼音:duà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秦文字和《说文》篆文,古文始见于西周金文。断本义指分开,引申为断绝、中止,又引申为决断或判断情况。虚化为副词,意思是决然、一定。
会意字。断,它的意义是由斤和𢇍合起来表示的。斤是斧类器具,凡从斤的字本义都与砍斫有关。𢇍是“绝”的古文,古字形像一把刀把成束的丝截断,斤和𢇍结合的含义很明显,断的本义就是截断。隶书、楷书将左旁“𢇍”水平翻转作“㡭”。
简体字“断”本是繁体“断”的俗字,后用作简化字。甲骨文、西周金文未见从𢇍从斤的断字,但西周早期金文就已有从𠧢从刀(召)的断字。郭沫若《金文丛考》释为“断”,即《说文》古文“稍讹变者”。《说文》将“𠧢”释为古文“叀”字。“叀”为纺缍,引申可为丝缕。
因为断有斩截的意思,那么,对疑难问题作出决定,对是非功过作出判决,就像斩截物体那样分清优劣,决定弃取,所以,断又有决定、判断的意思。如说能谋善断、不能谋而能断。因为断这个动作具有斩钉截铁的特点,所以断又可以当绝对、一定、坚决讲,这时它作副词。
断的组词:
1、中断zhōng duàn:(动)中间停止或断绝:信号~。
2、折断zhé duàn:因受力过大或过分弯曲而断裂,从树上折断下来的树枝。
3、挣断zhèng duàn:使劲将连系的东西分开。
4、连绵不断lián mián bù duàn:连绵:接连不断。形容连续而不中断。也作“连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