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替票报销,后果很严重!要注意这些!

admin

替票报销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税务风险、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报销时,应重点关注发票合规性、费用归集、签字手续和预算。潜在的税务风险点涉及多个方面:审核不严导致的假票、废票入账,少缴所得税;薪酬类支出不当处理,如出差补贴,少缴个税;非全额税前扣除费用计入其他科目,如旅游费计入差旅费,少缴所得税;将赠送行为当作费用报销,少缴增值税、个税、所得税。

为了降低涉税风险,费用报销应做到四统一:会计分录、凭证摘要、审批单据、发票应保持一致。这样既便于会计规范做账,又能有效规避税务风险。

所谓“替票报销”即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需要有税务部门认可的正规票据。在业务真实但未取得发票的情况下,只能找同等金额的发票做替票。然而,如果被税局查到已经税前抵扣,税局会进行调增处理,要求补缴所得税、缴纳滞纳金,并做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金额较大甚至构成逃税犯,还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替票报销”还可能涉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包括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税局会要求补缴增值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缴纳滞纳金,并做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如果虚开税款达到一定标准,可能会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或可以抵扣发票罪,承担刑事责任。

“替票报销”的适用范围包括:高级管理人员福利费、员工活动费(单笔不超过500元)、营销活动(特殊情况无法从超市整体采购的零星采购行为)、以及不慎丢失发票原件等情况,需出具专项情况说明并经确认后可采取替票方式报销。其他任何费用不得使用替票进行报销。

由此可见,“替票报销”存在巨大法律风险。会计人员应严格遵守规定,仅依据发票记录进行费用报销,避免替票行为。对于报销使用和替票报销的处理,应有明确的规定和流程。了解并遵循相关规定,有助于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和财务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