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祖先牌位的制作需注意大小和形状的一致性。可以制作一个框架并糊上纸张,但不要在左右两边留下小角落。这样的牌位只能用于放置,不可靠墙。牌位居中书写“先人考或妣某公某君讳字”,接着写出下面的字,然后再回到原位,写上“某某之灵位”。
2. 祖宗牌位是长期固定的牌位,而逝者的祭典牌位是临时的,用于路祭和安葬。这种牌位上通常书写“灵位”,不带“供奉”二字。正中央书写男/女的称呼,如“某太公”或“某太君”,然后在右上角写一个讳字,以示对逝名的尊重。
3. 回到原位书写逝者的名字,如“某某大人之灵位”。接着,在右边空格中书写对联,例如“永垂不朽,万古长青”。左边下方则写上:“不孝儿/女某某泣血敬立”。所有的字迹都应竖向书写,从右上到左下。
4. 牌位的尺寸应为上下一尺二寸,宽三寸六分,使用黄纸。在祠堂或家中设立的长年供奉牌位,必须使用黄色纸张,其他颜色不可,因为黄色代表至高无上。红色、绿色、青色、白色和黑色则分别用于低辈分的祖先,不可混淆。
5. 祖先牌位的书写有特定的规则:大牌上写祖先的名字,最外层的板子写堂号和姓氏,内层的板子写祖先的名字,使用黑色毛笔书写。
6. 内牌每行必须是12个字,遵循“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生”的循环,确保行末是“老”字。外牌则采用“两生抱一老”的写法。
7. 内牌的木片写法有两种:世祖和显祖,为了使整行恰好有12个字,常会使用名、讳名、闺名、之、神位等字词来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