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工准备阶段,建设单位需强化领导,完善管理机构,并制定施工意见和质量检查办法,确保管理机构的高效运作。同时,处理好土地征用、赔偿事宜,以及和地方关系,实施安全保卫措施。还要及时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以及项目办、监理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的质量管理培训。督促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人员组织、材料准备、技术能力和现场施工准备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在质量控制方面,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主体,承担着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组织、实施和管理职责,处于工程建设的核心地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工程质量是实现投资效益的根本保证,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应贯穿工程建设的始终。建设单位部门应全权代表建设单位履行职责,采取预防为主、超前控制的手段,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质量控制目标。
对于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建设项目的监理制度是实现工程建设市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制度,与国际社会通行的项目建设管理方法相衔接。实施监理制度以来,工程建设质量显著提高,工程进度和投资控制得到了保障。为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建设单位需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监理合同要求,赋予监理工程师相应权力,使其能够有效履行职责,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
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建设单位通过招标选择符合条件的施工单位,并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通过工程监理进行。监理单位根据与建设单位签订的监理合同,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使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活动完全处于监理的控制之下,通过控制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在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中,建设单位应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全面检测,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奠定基础。及时组织各方参加的单位工程验收,对工程质量有疑虑的地方进行现场查验,发现问题尽早处理,消灭质量缺陷。
在缺陷责任期的质量控制中,建设单位需加强对工程扫尾工作的管理,由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按期完成,确保工程完整。对暴露出的质量问题,要查找原因,分清责任,并限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