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千万万个高考考生走出考场之时,江西省宜春市高三学生柳艳兵正躺在病床上。当社会呼唤勇气和正义时,这个年轻人挺身而出,换来一车人的生命安全。尽管无法参加高考,他却在另一场道德考核中完胜。在网友呼吁应该破格录取见义勇为的楷模的声音之下,一边是考试的权威性和公平性,一边是近乎完美的道德闪光点,高校该如何权衡?
见义勇为考生该不该被保送
说到保送上大学,以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2008年,曾在汶川大地震中舍己救人的申龙、王佳明、欧阳宇航、张博四少年,分别被保送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焦作籍消防战士荆利杰因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被保送进入昆明指挥学校学习……
有支持像柳艳兵这样品德优秀的学生保送大学的网友表示,对这样的学生破格录取,就是弘扬核心价值观。高校招生不仅要看成绩,更该看品德。否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岂不是成了一句空话,最后还是得以成绩论英雄。考生平时品德好不好,一般情况下看不出来,但在危急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见义勇为者,其品德肯定无可挑剔,获得高考录取资格也完全应当。此举更有助于弘扬社会正气、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四川教师赵耀世则表示,在当前高考选拔机制屡受吐槽的情况下,尝试以素质能力为突破口建立起一套更为科学的选拔机制不失为一大创新。见义勇为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展现,如果它与利益挂上钩,有再好的理由作支撑都会让美德失去价值。
除了保送大学之外,一直以来各地出台的对见义勇为考生加分政策,也饱受争议。像山东省对见义勇为考生可增20分投档,可是这种政策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要知道,不仅是保送,在山东、河南这些生源大省,20分对考生和家长都是巨大的诱惑。人们不禁担忧,这样的政策会造成中学生见义勇为泛滥,甚至是见义“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