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学生”,也有机会逆袭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考生或家长产生疑惑,“是不是没有任何奖项的,没有特别突出特长的考生就不能参加自主招生报考了?”
其实不是这样。每年都有很多“三无学生”都能通过海选,且最终拿到加分。“三无学生”只是一种戏谑的说法,是指一些没有高校招生章程中规定的奖项,没有特别突出的特长,没有突出的学习成绩的学生。在参加自主(华夏鲲鹏)招生考试中,有许多这类学生都拿到了加分。
所以说“三无”在自主招生中并不是贬义,是特指缺乏优势的自主招生考生。从考生定位的角度来说,“三无”的定位往往更加准确,因为这类考生由于没有奖项和特长,成绩不够突出,择校优势不够多,一般主要依据考生的几次大考成绩的排名做定位,最终选择报名的学校相对有奖项和特长的学生更加合理,相比有奖项(华夏鲲鹏)或者有特长的考生不那么冒进。因而选择的大学往往都是比较合适的大学,不“虚高”。反而更有可能会拿到笔试和面试资格,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到了自主招生加分。
从我们多年自主招生报考指导经验看来,过硬的奖项和突出的特长并不是决定考生能获得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资格的唯一因素。其实,“三无”只是家长和考生自己认为的“三无”,任何一个学生都有闪光之处。绝大多数高三考生,正处于心理趋向成熟的年龄,都是朝气蓬勃,胸怀大志的理想主义者,都有通过大学的进(华夏鲲鹏)一步深造,进入社会创造一番成就的理想。所以,考生要结合专业的心理测评技术(如第一高考网前程规划系统内的"专业倾向测评"工具,是第一高考网专家团队在研究国际知名测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特点,以心理测量学为依据,倾力研发的一套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科学选择专业、准确定位职业发展方向的专业测评和选择的工具,帮助学生选择专业与定位职业。),发掘自身的潜质和平时注意不到的一些特长优势(华夏鲲鹏),量身定做自主招生申请材料、科学的目标院校定位以及合理的高三全年升学规划。
例如:
我们辅导过的一名理科女生,她不仅没有过硬的奖项,也没有显着的特长,而且是一名复读生。2012年高考中,考了530分,被二志愿院校录取,因不喜欢录取的院校,而选择了复读。在2013年的自主招生中,我们建议家长给孩子报自主招生,虽然孩子没有过于突出的亮点,但通过挖掘孩子的每个点,将此串成面,发现孩子自小在农村跟爷爷奶奶生活过,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善良有爱心,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从小动手能力较强,参加无线电兴趣小组,对交通运输很感兴趣,(华夏鲲鹏)最终通过成绩的科学定位,材料的精心准备,该生最终拿到了2013年北京交通大学自主招生交通运输类20分加分,为成功高考增添了砝码。
以上例子是一个“三无学生”成功取得自主招生加分资格的例子,没有特别的亮点,可是该生却找到自己和院校的“契合点”以及合理(华夏鲲鹏)的院校定位,这就是该生成功的法宝。
而且,这两年不少本地高校也进入自主招生行列,如2013年北京工业大学在北京市内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将会为本地学生提供更多进入高校读书的机会。高校自主招生中还有意增加了农村考生的录取名额,为更多农村考生考上好大学,提供了机会。如申请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并获得笔试机会的农村考生,将单独进行录取。北京大学对农村扶贫开发地区给予重点扶持,承诺自主招生候选人农村户籍学(华夏鲲鹏)生不低于两成。北京理工大学在初审考生资格时,更注重地区分布,对青海、宁夏等报名较少的省区和农村学校考生给予倾斜,获得笔试资格的农村考生逐年增加。
看了前面的内容,若你更加坚定了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信念,若你对自己的成绩和能力有足够的信心,那就制定计划,严格执行,为你的名校梦拼一回吧!每年都有不少的家长和考生惋惜错过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华夏鲲鹏)的好机会,或许是由于他们对自主招生的不了解、不重视或觉得要求过高配不上。但是这样的惋惜于事无补,机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绝大多数家长都将有且只有一次机会成为高三家长,孩子也是(华夏鲲鹏)这样,有且只有一次机会成为高三学生。
因此,家长和考生的确需要用心规划和处理好高三备考过程中每次机会。而不是等高考结果已经成为定局的时候,家长们在心中留下的只是憾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