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政治经济学重点

admin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一、名词

  1.物质资料生产

  2.劳动

  3.劳动对象

  4.社会生产方式

  5.生产力

  6.生产关系

  7.经济基础

  8.上层建筑

  9.经济规律

  二、要句

  1.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劳动过程的三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4.生产工具是反映生产发展水平,划分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

  5.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怎样?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怎样?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怎样?

  5.为什么说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6.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有些什么特点?

  7.经济规律按其存在时间的长短,可以划分为哪几类?

  四、论述题

  1.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理论,说明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2.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什么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一、名词

  1.属品

  2.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劳动生产率

  5.价格

  6.价格标准

  7.商品流通

  8.货币流通规律

  9.纸币流通规律

  10.通货膨胀

  二、要句

  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决定一种劳动产品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特有的历史范畴.

  3.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4.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必须是有实在价值的货币商品,但可以用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的货币,但可以用不足价的货币或货币符号来代替。

  贮藏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而且只能是贵金属条块或首饰、器皿、不能是纸币。

  支付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但可以用支付凭证(信用货币)代替。

  世界货币:必须是贵金属,即有价值的货币商品。

  5.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总是一定的,(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6.商品内在存在着一系列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拍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而这一切矛盾的根源,以及决定这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三、简答题

  1.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从何开始的?为什么?

  2.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殊性?

  3.商品交换价值的波动为什么不能说是由供求决定的?

  4.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两因素的关系怎样?

  6.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7.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8.在价值形式中,等价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9.简述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四、论述题

  1.什么是价值规律?它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是什么?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有什么作用?

  2.试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补充要句:纸币是无价值的货币符号。货币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经济学上抽象劳动与价值,都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名词

  l.资本

  2.劳动力价值

  3.劳动力使用价值

  4.剩余价值

  5.不变资本

  6.可变资本

  7.剩余价值率(m’)

  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9.相对剩余价值

  10.资本主义工资

  11.劳动价格

  二、要句

  1.资本总公式(即资本的流通公式)是G-W-G’,从形式上看,必与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的理论相矛盾的,无论是G--W或W--G,不过是价值形式的变化,不会引起价值增殖,但资本总公式却表明,资本在流通中增殖了价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开资本总公式矛盾之迷的关键,也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条件。

  2.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3.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延长了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是: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4.工人出卖劳动力,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二次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但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三、简答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什么?它的价值规定与其它商品有什么不同?

  3.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殊性?

  4.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什么特点?

  5.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的二重作用是什么?

  6.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7.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作日的变动界限是什么?

  8.超额价值与要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怎样?

  9.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怎样?

  10.为什么说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

  1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对律?

  四、论述题

  1.试述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批驳机器人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谬论.

  第四章 资本积累

  一、名词

  1.资本积累

  2.资本有机构成

  3.资本积聚

  4.资本集中

  5.相对过剩人口

  6.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

  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要句

  1.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在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再生产出雇佣工人和榨取剩余价值的资本家.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一极再生产越来越多的展佣工人,另一极再生产出越来越大的资本家.

  2.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以个别资本扩大为前提,个别资本的增大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

  3.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来源

  4.资本积聚是通过资本积累实现的,是资本积累的结果.

  5.社会再生产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生产关系再生产.

  6.资本家购买工人劳动力,表面上看是等价交换,符合商品所有权规律,但实质上,从再生产过程看,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追加资本,不过是工人过去所创造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资本家用这没有付出任何等价物的剩余价值,作为追加资本,购买追加资本,购买追加劳动力,并为资本家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由此可见,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7.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保件——社会化大生产,和变革资本生产关系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

  8.竞争和信用资本集中的两个强有力杠杆。

  四、简答题

  1.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到一次性生产过程中看不到的哪些特征?

  2.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资本家为什么要进行资本积累?批判“节欲说”。

  3.分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可以看到哪些特征?

  4.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

  5.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