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郭杜林月饼的名称由来及历史

admin

清崇德三年(1638年),太原城内一家糕饼铺的郭姓、杜姓、林姓师徒三人专做唐饼的营生。八月中秋将近,饼铺生意越发红火,师徒三人连日操劳,做出的唐饼却依然供不应求。终于有一天傍晚,饭后疲惫不堪的师徒三人因着酒劲不觉睡去,等到醒来时却发现之前和好的面因为天热已经发酵,不能再做传统的饼皮。郭师傅乘着酒劲,索性领着两个徒弟先尝试将生面和了麻油、饴糖等材料掺入已经发酵的面中,然后再按以前唐饼的工艺进行制作,没有想到的是所做出的饼比以前做的唐饼更加酥软和香甜。这种师徒三人酒后率性改进而成的唐饼一经上市,便立即得到消费者广泛赞誉,没过几天就引发了抢购热潮,每天前来购买这种饼的人络绎不绝,常常是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能买得到。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郭、杜、林师徒三人,便把这种饼叫做“郭杜林”。又因为“郭杜林”饼的由来多半是因为师徒三人酒醉后的率性所致,因而人们还为这饼起了个有趣的别名——“醉饼”。“醉饼”虽然并不含酒精,但是每每提及“郭杜林”的绵软、醇厚,总不禁使人联想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酒香,可谓饼不醉人人自醉了。这也是为善于酿酒饮酒的山西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 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西逃,途经南口、居庸关、怀来县、宣化府、阳高县、大同府、代州、忻州,于八月十七日到达山西太原。

逃难之初,官兵溃散,百姓流离,慈禧太后简装出奔,形似村妇,一路衣食无着,直至怀来县地界才被知县吴永迎着,稍有饱暖。及至到了太原,山西巡抚率众迎候,奉上御用器物,才恢复了皇家冠冕的模样。据记载,慈禧太后西逃太原以后也不忘皇家的奢侈,每天的菜谱也都在百余种,仅是用膳每日就要花掉200多两银子。

当时每日进献的御膳仍旧照例分为荤局、素局、饭局、茶局、点心局等。因为出逃时不曾带得御厨,点心局的品类供应有限,于是山西巡抚告知太原府内各家饼店进献糕点、名饼,经过筛选将地道的“郭杜林”饼作为点心局的压轴戏进献给两宫,不曾想慈禧太后尝后大加赞赏。自此,慈禧太后在太原期间,“郭杜林”饼便成了每日不变的点心贡品。回鸾京城后,慈禧太后仍然念念不忘,钦点“郭杜林”饼为贡品。“郭杜林”饼入选宫廷,穿越千年与其前身红绫唐饼相映成辉,再一次作为国饼扬名京城,而这一次,它已经成为晋饼的杰出代表。自此,晋省要员皆以食用“郭杜林”饼为荣,民间也开始将“郭杜林”饼称为“太后饼”。“郭杜林”成为山西人家招待客人、馈赠来宾的不二选择。

清末民初,郭杜林月饼已成为山西糕点行业的著名品牌之一,每逢中秋佳节,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会怀着浓浓的乡情和祈盼团圆的心愿品尝郭杜林月饼。100多年来,郭杜林月饼已经成为山西中秋风俗和节日饮食文化的一个闪亮符号。

目前,太原双合成郭杜林晋式月饼传统技艺已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我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郭杜林晋式月饼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