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kū因痛苦或悲哀而流泪发声:哭喊。
哭泣。
哭诉。
哭腔。
啼哭。
长歌当哭。
crylaughonthewrongsideofone'smouthweep泣笑笔画数:10;部首:口;笔顺编号:2512511344笔画顺序:竖折横竖折横横撇捺捺
详解
哭kū【动】,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
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同本义〖cry;weep;sob〗哭,哀声也。
——《说文》哭声震天动地。
——张博《五人墓碑记》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苛政猛于虎》又如:哭哭嘶嘶;哭唠叨;哭踊;哭临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condole〗则哭以厌之。
——《汉书·王莽传》。
注:“哭者所以告哀也。
”又如:哭先祖歌〖sing〗昔雍门子以哭见于孟尝君。
——《淮南子·览冥训》哭鼻子kūbízi〖snivel〗〖口〗∶哭哭哭啼啼kūkū-títí〖weepandwailendlessly〗不间断地哭泣哭脸kūliǎn〖weep〗[方言]∶哭〖snivel〗∶哭鼻子哭灵kūlíng〖weeporcrybeforethebier〗在死者灵柩或灵位前痛哭哭泣kūqì〖weep;cry〗有声称哭,无声称泣;泛指小声地哭他们在一起哭泣哭穷kūqióng〖verballycomplainofone'spoverty;goabouttellingpeoplehowharduponeis;complainofbeinghardup〗向别人诉说自己穷困,多指向人装穷哭秋风kūqiūfēng〖tofeelsadwiththecomingofautumn〗悲秋,对着秋风哭泣。
哭丧kūsāng〖wailatfuneral〗∶有丧事时,吊祭的人和守灵的人大声号哭〖sad〗∶悲哀的样子宝玉见他还是这样哭丧,便知他是为金钏儿的原故。
——《红楼梦》哭丧棒kūsāngbàng〖thestickheldforsupportbyasoninfuneralprocession〗旧时在为父母发丧时,“孝子”须手扶一根“孝杖”,以表示悲痛难支哭丧着脸kūsangzheliǎn〖putonalongface;wearalongface;goaroundwithalongface〗脸上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哭诉kūsù〖plaint〗可以听得见的悲哀苦怨之类的诉说声哭诉把娃娃玩偶丢了哭诉kūsù〖complaintearfully;accuseintears〗哭着诉说或控诉哭天抹泪kūtiān-mǒlèi〖wailandwhine〗哭哭啼啼的样子她动不动就哭天抹泪哭笑不得kū西安ào-bùdé〖findsth.bothfunnyandannoying;beatalosswhethertocryorlaugh〗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看这种节目,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出处
[①][kū][《__》空谷切,入屋,溪。
]因悲伤痛苦或情绪激动而流泪、发声。
借指鸟兽悲鸣。
指悲歌。
吊唁。
叫,诉说。
古星名。
【丑集上】【口字部】哭;康熙笔画:10;页码:页190第25【__】【集_】【__】?空谷切,音?。
【_文】哀_也。
从_,_省_。
【徐_曰】哭_繁,故从二口。
大_曰哭,__有涕曰泣。
【玉篇】哀之__。
【_·檀弓】歌于斯,哭于斯。
【卷二】【哭部】编号:976哭,[苦屋切],哀_也。
从_,_省_。
凡哭之_皆从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