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农村媒婆说媒有什么讲究

admin

说媒又叫做媒,就是通过媒人从中说合,让男女双方共结秦晋之好。

  封建社会中的传统观念是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媒妁”指的就是媒人。请媒一般是男方的事,若女方对婚姻也有意,则可以双方派人互访。有时,女方的条件占优势,甚至可以委托媒人介绍,让男方“倒插门”,叫“入赘”。

  在古时,媒人又被称为“月老”、“红娘”。据唐人小说记载,有个叫韦固的读书人夜行经过来城,碰上一位老人靠着一个大口袋坐在路边,在月光下翻阅一本大书。韦固好奇地问他翻检的是什么书,老人回答说,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韦固又问老人那大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老人回答说:“装着红绳,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脚系在一根红绳上,即使他们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万里的异乡人,也一定会结成夫妻。”后来便有了“千里姻缘一线牵”之说。“红娘”最早见于唐代的才子元稹写过的一篇传奇故事《莺莺传》。经长期流传,“红娘”成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人物。因此,称媒人为“红娘”的说法更加盛行了。同时,此种称法更含有褒意,表露出对媒人的重视、友好和赞扬。

  说媒,确实需要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而且要能基本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情况,又要尽可能扬长避短,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使双方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就是说,要生就一张“媒婆嘴”。做媒人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来往于男女两家,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习惯上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乡下人说“媒百餐”,又有地方说媒人要吃十八嘴,并不是夸张。主要是为了奖赏其奔走撮合之劳。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鸭、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发媒”。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   翻开中国历史,除了男性强加于女性繁琐苛刻的行为准则以外,就是女性的种种自我规范,如《女诫》、《女论语》之类。关于好丈夫的标准,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古代女性从未也无法公开提出,所谓好丈夫的标准始终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