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即光密度,是测量被检测物吸收光的强度。在微生物学中,OD值常被用来估计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通过比浊法间接测定细菌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菌悬液的透光度与菌体浓度成反比,与OD值成正比。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液,以OD值表示样品浓度。但在应用此方法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朗伯-比尔定律适用于浓度低于0.01mol/L的稀溶液。高浓度溶液中,吸光粒子间的平均距离减小,受到粒子间电荷分布相互作用的影响,摩尔吸收系数会发生改变,导致偏离比尔定律。因此,测量溶液的浓度应控制在0.01mol/L以下。
(2)不同微生物的细胞大小、表面结构、细胞内物质对光的吸收、反射和折射程度不同,存在最大吸收波长。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波长下的光吸收效果不同,最大吸收峰处的测定结果最能体现个体差异。因此,进行该方法时应使用具有扫描功能的分光光度仪确定最大吸收峰。例如,对于大肠杆菌,1 OD600等于约10^8个细胞/ml。但此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微生物,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波长进行测量。
(3)该方法存在局限性。测量范围受限,当菌悬液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测量结果可能产生误差,因此较浓的菌液通常需要稀释后测量。此方法主要适用于细菌和酵母菌悬液,因为它们的菌体较为规则,分布较为均匀,干扰OD测量的因素较少。但对于较大的菌体或丝状菌体,如丝状真菌,分布均匀度及折射反射影响光吸收,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此外,若菌液中存在影响光吸收的其他物质,应进行适当处理,如离心后用生理盐水悬浊后进行测定。关于该法的准确性,可以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来验证,标准曲线的横坐标为OD值,纵坐标可选择几个权威的计数指标,如显微镜计数、涂板菌落计数等。更高级的测量方法可以考虑使用流式细胞仪。
综上所述,虽然OD测量法在微生物生长情况的估计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测量过程中需注意浓度控制、选择合适的波长、处理可能影响测量的物质,以及验证方法的准确性。最终,是否使用655nm波长进行测量还需根据实际需要和实验条件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