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品库存控制和调度策略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调整输入策略,即规定产品的批次大小和加工时间。任务分派策略则是决定当前批次应在哪个设备上进行加工,以优化生产流程。当理想生产量与实际生产量不匹配时,可以采取积压任务外协的措施,通过增减班组或任务外包来维持在制品库存的稳定性。
“推动”模式下,即使设备空闲,仍可接收工作指令,不考虑下游情况,导致部分工段负荷过重,而部分工段空闲,造成生产线不平衡。相比之下,“拉动”模式限制了在制品库存,确保不会出现个别工段超负荷运行的情况,从而保持整个制造系统的负荷均衡。
遵循精益生产的“三步曲”是降低在制品库存的有效方法。首先是价值流分析,通过绘制价值流程图和计算增值比来找出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其次是流动生产,通过小批量生产减少浪费,确保在制品能够快速流动。最后是看板拉动,通过准时化生产彻底消除浪费,减少在制品库存。
流动生产的核心在于小批量生产,减少物料转移的批量,使在制品能够快速流动。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大减少了七大浪费,自然降低了在制品库存。生产的流动性越好,库存量就越低。
看板拉动的目的是实现准时化生产,即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按正确的路线提供正确的物料,以满足客户需求,不多不少、不迟也不早。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保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实现库存的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