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重点是艺术美育、社会美育、自然美育和教育美育。
艺术与美育各有侧重,艺术以创作与文化的理解为主,美育则以美感的培养为主。
[8]
社会主义美育的基本任务是:①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
要求在培养他们敏锐的感觉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感;
还要求培养学生审美的比较及分析能力,以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
培养他们审美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以掌握艺术形象。
②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
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
为了使学生具有艺术修养,就要使他们掌握各门艺术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和审美标准;
还要让学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和社会上的美好事物,以培养他们审美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感,抵制各种精神污染。
③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
要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养成美化环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
要注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发展他们创造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尤其要注意发展有艺术才能的学生的特长。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
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
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
广义的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
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
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
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