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克利克和米勒首先直接在心脏上记录到心搏时产生的电流。1887年瓦勒发现在身体表面也可记录到这种电流。1903年爱因托芬首次用弦线电流计加以描记,使测定技术规范化,并用罗马字母命名心电图各波。此法经过后人的改进很快被应用于临床心脏病的诊断。由于测定仪器和测定方法的不断改进及结合单个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的进行,心电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发展很快。正常人的心电图一般有5个波,分别为P、Q、R、S、T波。P波代表心房去极化,QRS复合波代表心室去极化,T波代表心室复极化,P-Q间期(自P波起点到QRS复合波的起点)代表房室之间的兴奋传导时间。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