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涎腺癌的诊断,主要基于一系列特征。首先,患者可能在早期阶段发现唾液腺区域的肿块,这些肿块早期可能与良性肿瘤相似,表现为无痛或轻度不适。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肿块会加速生长,变得固定且可能引发疼痛。此外,神经系统症状也可能出现,如面瘫,这表明肿瘤可能已经侵犯到了周围神经。另一个重要的诊断线索是区域淋巴结肿大,这可能暗示肿瘤已经扩散到淋巴系统。
影像学检查在涎腺癌的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唾液腺造影会显示出侵蚀性破坏的迹象,如导管结构被破坏,碘油外溢,这表明肿瘤的侵袭性。在CT片上,会观察到腺体内部出现边界模糊的肿块,肿块可能挤压了正常腺体组织,甚至导致造影剂外溢,这进一步确认了病变的恶性特征。
扩展资料
在口腔颌面肿瘤中,涎腺肿瘤发生的比例较高,为常见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生涎腺肿瘤,良性肿瘤在较为年轻的病员中发生,而恶性肿瘤则多发生在较大年龄,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涎腺癌是由涎腺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可来源于大涎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来源于小涎腺(多见于腭腺),即任何有涎腺的部位都可发生,病理分类有:粘液表皮样癌,乳突状囊腺癌,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腺癌,鳞癌和未分化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