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东南部的大宁社区,地理位置独特,东邻S358省道(原107国道),西北紧邻广深珠高速公路出入口,与社区的一角相接,占地总面积为5.5平方公里。社区划分为6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为2683人,而外来人口数量庞大,约为3.5万人,是本地人口的17倍多,显示出社区的多元性和活力。
历史上,大宁社区曾是浅海地区的盐田,秦汉时期就开始生产海盐,到了宋朝初期,官府在此设立了“大宁盐场”,与靖康、东莞(今宝安南头)一同被誉为广东十三大盐场之一。当时的莞盐远销省内外,商业往来频繁,对虎门的人口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是虎门早期繁荣的见证。
然而,明朝以后随着沿海淤积,盐产逐渐衰退,清乾隆末年盐场被裁撤,社区开始转向蓄淡冲咸,农业转型为稻田,鸦片战争后,这里又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同时也是水草的主要来源地。这些历史变迁塑造了大宁社区的多元经济面貌。
大宁社区在发展过程中,荣誉累累,先后荣获“全国小康明星村”、“广东省南粤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卫生村”等众多称号,充分展示了社区在精神文明、教育、文化建设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优异表现,是东莞市文明社区的典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