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做健康食品,关注人类健康”。从1994年发展到现在,蔡祖明用25年的时间,将祖名豆制品从杭州萧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豆腐小作坊发展为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豆制品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为顾客提供安全、营养和健康的豆制食品”是祖名不变的初心和坚守的匠心,也是祖名立于行业不败之地的根本。
点豆成金,重塑产业格局
作为中华名族的传统风味,豆腐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豆腐一直隶属于政府产业,并未真正进入市场,直到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对豆制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豆制品产业开始规模化发展。而祖名的豆腐产业发展之路,始于1816年。
清嘉庆年间,蔡祖明的太爷爷蔡江南,就开起了豆腐坊,其独家工艺与特色风味被同行尊称为“江南派”。1994年,蔡氏第七代传人蔡祖明,开始重操祖业办起豆腐加工厂。
蔡祖明积攒到了创办祖名的第一笔启动资金。1994年,他聘请了两个原国有企业工厂副厂长,帮他建造厂房、安装设备、加工生产,不到一年时间,豆腐小作坊就正式建立起来了,这也是祖名豆制品企业的前身——萧山市华源豆制品厂。彼时的小作坊主要生产盒子豆腐和千张,规模也比较小,但却是祖名豆制品起步的地方。
发展到1999年,祖名开始扩大生产规模,蔡祖明投入800万建造了一个生产车间,开始将豆腐生产纳入规范化生产流程,批量生产。2000年,蔡祖明带领彼时还是华源豆制品厂的祖名正式进入杭州市场,开始扩张壮大之路。
蔡祖明带领祖名走上了一条食品安全严把关道路:食品原材料全部自己采购,大豆会经过非转基因、大豆蛋白等一系列检测,确保无误后方可加工生产;员工管理,祖名的员工一定是热爱豆制品行业的,他们生产的食品会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过程管控,做到从生产到物流再到销售,祖名都严把质量、卫生关,做到健康、安全、放心。
除了关键节点的把握,在产品层面,祖名承诺所有产品不添加防腐剂,绝不使用对人体有害添加剂;在经营层面,祖名也不会将重心一味放在扩大规模上,而是通过进一步规范自身夯实根基,对内斥资数千万元改造原工厂的治污设施,并在建设安吉新工厂的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甚至已经达到了排污口养鱼的高标准。
坚守初心,传承名族文化
对于豆制品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蔡祖明一直有着很强的信心。在他看来,大豆产业未来也可能是一个千亿级甚至万亿级产业,可以发展五大衍生产业,包括做餐桌上的生鲜菜品、即食素肉食品、豆制品饮料、发酵型腐乳、霉腐乳以及豆芽。
蔡祖明一直很推崇文化感染力,无论是对豆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是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他认为“文化”是流淌于蔡祖明骨子里的精神寄托。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豆腐文化,蔡祖明在安吉工厂建造了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的豆制品文化馆,包括豆制品生产参观通道和室内展厅。馆内共设有前厅、大豆文化厅、豆腐文化厅等多个部分,让老百姓有一个窗口真正了解豆腐生产工艺,感受老祖宗的智慧结晶。
在企业文化建设层面,蔡祖明认为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基础和根本,他倡导“在追求全体员工获得精神、物质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健康做放心品质豆制品贡献终生”的经营理念,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而非给企业打工的员工。蔡祖明特别强调数据透明,绝不偷税漏税,企业上市之后必须规范化发展,健康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