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心系琵琶 传播美好

admin

                        楚昭

对于在艺术道路上探求的孩子们来说,参加比赛,无疑是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最好平台。多年以来,我无数次地率领我的“淮北琵琶阵”的孩子们去省城参加比赛,一次次的拼搏,无以言表的付出,汗水与泪水的交织,成就了我那无数的“琵琶娃娃”。这些经历将永远伴随他们成长,也会长久地留存在我深深的记忆中……

今年六月,我再次收到艺校老同学发来的比赛邀请——参加央视“‘绽放的向阳花’安徽赛区 器乐大赛”。7月17日,我率领着我的新一批“琵琶娃娃”前往省城,奔赴“战场”。

到达省城已是傍晚,刚在住地安顿好,孩子们就争分夺秒地开始练琴。一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到了十点半钟依然没有困意,一门心思只为第二天赛出好的成绩。

在他们当中,最大的十岁,最小的只有六岁,个头儿甚至还没有琵琶高。看着眼前这一张张充满稚气,又无比自信的面孔,我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着……

第二天,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孩子们不负众望,在本届央视“‘绽放的向阳花’安徽赛区 器乐大赛”中获得了四金一银的佳绩!我亲爱的孩子们,我为你们陶醉,我为你们骄傲,愿你们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一张张笑脸如阳光般耀眼,似夏花般灿烂;一个个娇小的身躯,既柔弱又坚强,有担当,从他们身上,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我的学艺生涯始于十二岁那年,那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遇:我的母亲是一位中学教师,当时她的班上一个名叫武振环的男同学,这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然而,由于家境贫困,武振环被迫辍学。我的母亲为了让他能够继续学业,多次进行家访,并向学校申请免除了他的学杂费,而他的文具用品等一系列开销则全部由我的母亲承担,直到他毕业。之后,武振环并没有辜负所有人对他的期望:一九七一年,他被录取到淮北煤矿工作,给矿长做了文书。

一九七二年,我的母亲病故,家庭重担落在了父亲一个人的肩上——家中兄弟姐妹五个人,就靠父亲一个人的收入养活。当武振环得知这个消息,便多次给我父亲写信,一定要为我们减轻经济负担,替家里抚养一个孩子,他在我们五兄妹中选择了老三——也就是我!终于,父亲被武振环的真挚和执着所打动,于是带着十几岁的哥哥到淮北煤矿当面答谢。

夜晚,一阵清脆悦耳的琵琶声从窗外飘来,哥哥一下子就被这优美的琴声所打动,便寻声过去和弹琴的人攀谈,这个十几岁的少年甚至壮着胆子,请求这位老师教他的妹妹学习琵琶。

我的父亲原本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擅长绘画、喜欢唱京剧......由于条件限制,没能走上从艺的道路,成为终身遗憾。于是,他将自己的艺术梦想就寄托在我们兄妹身上。他给我们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哥哥从小学习二胡,进步飞快,十几岁的时候,在全省就已经小有名气了;正当父亲为了我该选择什么样的乐器举棋不定的时候,这窗外飘来的优美琵琶声,让父亲和哥哥产生了共鸣,当即一锤定音!

于是,我这个瘦小单薄的十二岁少年便早早地离开家人,来到淮北煤矿跟老师学习琵琶。尽管这是第一次只身一人远离家乡,但身边的人给我的关爱和友善令我无比温暖:武振环为我备好每日三餐的饭票,白天安排我在他的宿舍练琴,晚上在女矿工的集体宿舍里睡觉,他把我的生活起居安排得细致入微;我的老师,只要有时间就来给我上课,而且从不计个人报酬。

我的这位启蒙老师名叫陈善平,是一位上海下放知青,在淮北煤矿宣传队工作。陈善平老师谦和儒雅,心地善良,琴艺精湛,在教学中有耐心,有方法,严谨认真,以至我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一定的弹奏技巧,他对我的关爱和教诲令我终生难忘。

经过短暂的学习生活,我告别了老师,回到了学校,开始边读书边习琴的日子。

为了支持我学琴,父亲和哥哥可没少花费心思,他们为我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还想方设法为我创造条件。这期间,有一个小插曲至今令我难忘:为了让我读书练琴两不误,父亲别出心裁地为我发明了一个宝贝——简易指法练习器。有一次在课堂上,我不由自主地在课桌下面用我的宝贝练起了轮指。嘣、嘣、嘣的响声把老师引来——于是,罚站是不可避免的了。课后老师找我谈话,追问我到底玩的什么东西。我委屈的眼泪在眼眶里面打转,执拗着就是不回答。当老师吓唬我要把我的宝贝没收的时候,我这才含着眼泪道出了原委。听到我的解释,老师那原本铁青色的脸瞬间变得温和了——原来老师也是一位民乐爱好者,业余时间喜欢弹三弦。由此,一场师生对峙,一下子转化成了知音间的交流。

人常说,长子如父,哥哥虽没比我大几岁,但在我学琴的道路上,确是担当了父亲般的角色。哥哥对我要求特别的严格,一旦发现我练琴不认真或者偷懒,他一定会惩罚我。哥哥的严厉,使我在练琴的时候从不敢懈怠敷衍,这个好习惯保持至今。哥哥对我的严格要求让我受益终生,尽管我自认为在音乐方面并不属于那类有灵气和天赋的人,但是,我一定是最勤奋、不偷懒的那一个。

哥哥虽然严厉,但更多的还是对我的关爱。上世纪七十年代革命样板戏流行,全国的大小院团都在争排现代样板戏,我们县团更不例外。记得当时在排一台样板戏《龙江颂》,在配乐中有一段琵琶独奏,哥哥很大胆地向乐队指挥推荐由我去担任领奏。当时只有十二岁的我,第一次坐在几十人的大乐队里,紧张加上恐惧,全身都在发抖。哥哥一遍又一遍地帮助我视唱曲谱,反复训练我的节奏,他那足够的耐心和不断表扬,给我增加了信心和勇气,让我很快适应了大乐队的氛围,得到乐队指挥和老师们的赞扬。之后,我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乐队的一员。

回首往事,一路走来,无限感慨!有人说,登高山之巅,勿忘父母恩,入成功之道,切记恩师情。常存感激心,越走路越宽。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少成就,都应该饮水思源,感恩图报:我感恩我的恩人武振环对我的资助,感恩陈善平老师将我带进美好的琵琶世界,感恩父亲对我的支持和疼爱,感恩哥哥对我的严厉和教诲……

如今我也算是桃李满天下,我的学生们遍布全国的各大院校和艺术团体,其中不少人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希望他们也能够像我的恩人武振环、我的启蒙老师陈善平那样,爱生活,爱学生,传播快乐,传播友爱,传播美好!

楚昭于淮北鼎盛国际

        2019、7、29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