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晋宁县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滇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航海家郑和的故乡。晋宁县是世界著名的磷都之一,地处滇中,位于滇池西南岸,面积为1391平方千米。根据1997年的数据,晋宁县人口为25.5万,其中彝、回、哈尼等少数民族占9.5%。晋宁县下辖昆阳、宝峰、晋城、古城4镇及6个乡、2个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昆阳镇。
2. 晋宁县的行政区划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2000年,晋宁县辖3个镇、9个乡,包括昆阳镇、晋城镇、古城镇、二街乡、化乐乡、中和乡、宝峰乡、双河彝族乡、夕阳彝族乡、上蒜乡、六街乡、新街乡。2006年,撤销中和乡及古城镇,其行政区域并入昆阳镇,镇政府驻原中和乡政府驻地;撤销化乐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晋城镇,晋城镇政府驻地不变。
3. 晋宁县历史悠久,战国时期楚将庄告贺跃开滇,以此地为中心,建立滇国。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封常羌为滇王,置益州郡。滇王国都和益州郡治均设于此,称滇池县。唐武德四年(621年)于东部置晋宁县(晋宁县名从此始),属昆州;于西部置望水县。宋大理国时为阳城堡部和巨桥部。元代改为晋宁州和昆阳州。1913年废州,设晋宁县和昆阳县。1958年昆阳县并入晋宁县。1960年由玉溪地区划归昆明市。
4. 晋宁县地处滨中高原中心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有-、大黑、黑汉、老虎等山,均属乌蒙山余脉。河流有柴河、大河、东本河等,注入滇池,属金沙江水系。中北部滇池沿岸为湖滨盆地。地处滇东地震带小江地震区,历史上曾发生多次5级以上地震。属低纬度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6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森林覆盖率16.13%。有耕地1.47万公顷,产水稻、小麦、蚕豆、油袜铅派菜、烟草、玉米、杂豆,为云南主要产粮县之一。生猪和鲜鱼生产颇具优势。矿藏有磷、铁、铜、锌等。磷储量8.4亿吨,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为世界四大磷产地之一。有昆阳磷矿、晋宁磷矿、昆阳磷肥厂、昆明化肥厂、云南轮胎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形成采矿、化工、冶金、橡胶、建材等数十个门类的工业体系。
5. 晋宁县旅游资源丰富,有郑和公园、盘龙寺等著名景点。郑和公园位于滇池南端昆阳镇的月山上,占地250余亩,苍松翠柏与果林交映。南大门巍峨壮观,两侧有“郑和下西洋”的浮雕,园内建有“郑和纪念馆”和“马哈只碑”等。盘龙寺位于晋宁县晋城东5公里的盘龙山上,始建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为莲峰和尚所建。寺宇依山势构建,供奉释、道、儒三教诸神,尤以盘龙祖师殿、药师殿、观音殿香火最盛。
6. 晋宁县还有核桃园等自然风光,位于晋宁县双河彝族自治乡,核桃园山谷全是野生核桃树,每到夏天核桃树绿树成荫,是一个极佳的避暑胜地。
7. 晋宁县在2019年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被水利部公布为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代表产业为花卉产业,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2013年国家园林县城,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