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坐禅入定是佛教修行的一种形式,指的是静坐并进行心无杂念的深入冥想。在这个过程中,修行者专注于观察头脑中的念头,使它们逐渐平静下来,从而达到一种心灵的宁静状态。比喻而言,就像摇动杯子使其中的浑水沉淀,清澈的水则自然呈现。坐禅能够使人的思维清晰、有序、专一。入定则指进入这种禅定状态,有时也用来形容得道者的离世。定为三学、五分法身之一,能够使心专注于一境,可分为有心定、无心定等种类。有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也有为等待未来圣者而入定者。若想在定中觉醒,可以向其人弹指示意。据《大唐西域记》记载,摩诃迦叶受佛遗嘱,入定于鸡足山中;清辩论师则隐身于南印度阿素洛宫,以待弥勒出世。《大智度论》也提到入定者,水火不能损害,也不会命终。在瑜伽和右脑冥想中,入定也被视为进入α波状态(或称变性意识)的称呼。
2. 以下是一些描写古人打坐的诗句:
《打坐参禅》
清幽闭目悟袈裟,
打坐蒲团诵法华。
宇宙遨游心入定,
银河散步意无杂。
迷津苦渡乘天马,
彼岸回头跨彩霞。
佛祖莲台传妙偈,
西方净土是吾家。
《蝶恋花》
燕去莺来春又到。
花落花开,几度池塘草。
歌或燃桐舞筵中人易老。
闭门打坐安闲好。
败意常多如意少。
著甚来由,入闹寻烦恼。
千古是非浑忘了。
有时独自掀髯笑。
《念奴娇》
光阴转毂,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学道参禅,要识取,自家本来面目。
闹里提撕,静中打坐,闲看传灯录。
话头记取,要须生处教熟。
一日十二时中,莫教间断,念念来相续。
唤作竹蓖还则背,不唤竹蓖则触。
斩却猫儿,问他狗子,更去参尊宿。
忽然瞥地,碧潭冷浸寒玉。
3. 参禅坐禅之前是否有入定的禅语,存在不同的禅修方法,包括静坐入定、念佛入定、观想入定等。参话头也是一种入定的方式,例如持续思考“我是谁”等问题。然而,现代佛教中,修禅的人相对较少,大多数人选择念佛。即使是学习禅宗的人,也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禅宗修行深邃,修行者达到的层次将影响其转生的境界。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人已经很少有修禅的根器。在佛教中提到,同时具备禅和净土的修行者,如同带角的虎,今生可成为他人的导师,来世有望成为佛祖。而仅修禅而不持净土的人,可能会走错路。因此,建议人们一心修净土,一心念佛。
4. 想要尽快入定,心无杂念,打坐时应放松身心,放下牵挂,无忧无虑,按照要求顺其自然地坐下去,这样一切都会水到渠成。遇到不适时,要学会坚持。入定需要一个明确的缘由。不同的心态和所缘物会带来不同的定境。学佛者入定的最佳所缘物是自性,缘自性而入的定境即是佛境界。能够这样修行的人,就是佛;证入此定境,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证得无上究竟正觉的佛。
5. 参禅坐禅之前确实有入定的禅语,如静坐、念佛、观想等方法。参话头是一种持续思考问题的方法,例如思考“我是谁”。现代佛教中,修禅的人相对较少,大多数人选择念佛。即使是学习禅宗的人,也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禅宗修行深邃,修行者达到的层次将影响其转生的境界。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人已经很少有修禅的根器。在佛教中提到,同时具备禅和净土的修行者,如同带角的虎,今生可成为他人的导师,来世有望成为佛祖。而仅修禅而不持净土的人,可能会走错路。因此,建议人们一心修净土,一心念佛。
6. 以下是一些悟禅的诗句:
神秀示法证悟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示法证悟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灵云志勤开悟诗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
灵云婵一见,回首舞三台。
何山守旬开悟诗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