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词调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近代学者项士元(1989-1959),在《临海文化史》中提出,词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由乐师张镃创制的海盐腔,经过元初杂剧家杨梓的改良和发展。到了明代中叶,海盐腔在嘉、温、台地区广泛流传,并在明末逐渐演化成为我们今天所知的词调。另一种观点认为,词调可能源于昆曲的演变历程,这为历史研究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然而,关于词调的确切起源时间,目前尚无定论,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特别是在宋代,词人如陈克等人的创作达到了高峰,他们的优美词作被艺人们谱曲演唱,广为流传,极大地推动了临海词曲艺术的繁荣与发展。这些词人的贡献,无疑为词调艺术的形成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扩展资料
临海词调又称台州词调、才子词调,是台州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由南词、昆曲和民间小曲等曲种的声腔、音乐,结合本地方言,逐渐演变而成,曲调以“词调”为主,分散板、中板、流水板等,唱词所用的语言道白,均为台州书面语。所用的乐器有二胡、洞箫、竹笛、三弦、琵琶、扬琴、檀板、碰钟等,以二胡为主要乐器。演奏节奏均以婉约平和为主。音乐轻柔婉转,优美动听,声腔悦耳爽心,抑扬并蓄,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曲艺音乐艺术。除临海外,还流传于黄岩、椒江、温岭、天台、仙居等地。临海词调主产地在临海,已流传了近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