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为游戏行业新手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公司筛选指南。内容涉及游戏行业的基本情况、公司类型分析、不同角色的公司优劣比较、游戏品类与赛道选择、城市与大厂的考量、上市与创业团队的比较、独立游戏与出海公司的选择、外资公司与校招/考研的建议,以及判断公司可靠性的一些建议。
在游戏行业,平台选择至关重要,大厂通常优先于中厂和小厂。项目选择也很关键,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项目安排往往不可控。在考虑offer含金量时,不仅要看公司规模,还要考虑项目性质和所在领域的主流性。跳槽时,平台和项目的历史表现至关重要。
游戏公司可以分为研发向、发行向和综合公司,研发向更注重自研自发,而发行向则更擅长代理发行。在选择研发还是发行时,研发人员(策划、美术、程序、PM等)更倾向于研发向,而发行运营(活动、本地化、渠道、社区、市场、版本等)则倾向于发行向。评价发行公司能力时,关注产品资源、渠道资源、用户资源等关键因素。研发向公司则需要综合考虑品类、玩法、题材、美术、技术栈、引擎等。
游戏行业通常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三大品类,重度游戏的典型细分包括RPG、策略、动作、射击等,中度游戏则有卡牌、塔防、养成、竞速等,而轻度游戏主要以休闲游戏为主。对于新手而言,重度或中重度游戏的项目可能提供更全面的学习机会。
在城市选择上,优先考虑拥有头部大厂的城市,如上海、广州、北京、深圳、杭州、成都、福建(福州厦门)等。其他城市虽有少数优秀公司,但整体选择有限,发展空间受限。
大厂项目众多,好项目与差项目差异显著。选择时要多做了解,如腾讯的S、量子、欢乐,天美的L1、J3(Y1、Y2、Y3、G1)、F1、J1,北极光的A2,魔方的魔术师工作室等是优选项目。网易虽然被称作“抠易”,但对新人的待遇其实不低,且研发实力无可争议。米哈游有“有米选米”的说法,但建议不要为了公司而妥协选择不感兴趣的岗位和项目。
上市公司中,腾讯、网易、完美世界等是公认的头部大厂,但并非所有上市公司的实力都能与之匹敌。有些上市公司的压力导致员工待遇变差。新三板不是上市公司,具体信息可查阅相关盘点。
创业团队的选择上,优先考虑由爆款游戏制作人或主策划带领的项目,成功几率较高。寻找这样的团队可以从大厂的投资列表中获取线索。然而,大厂尤其是头部大厂的制作人、主策划的创业团队可能面临风险,因为他们可能难以从大厂带走核心人员,而中厂的制作人则可能较容易带整个团队一起跳槽。
独立游戏团队规模较小,招聘需求不多,大部分团队规模在十几到二十人,百人以上的团队属于规模较大的团队。新手可能需要在大厂积累一定经验后再考虑加入独立游戏团队。出海公司中,虽然有些公司的国内知名度不高,但其盈利能力往往不容忽视,可以作为考虑对象。
外资公司的福利待遇通常有保障,但需注意其业务定位,避免选择仅做本地化或执行工作的公司。外资公司的薪资总体上低于国内大厂。校招相比社招更易成功,建议在大四上的秋招和大四下的春招阶段积极寻找机会。是否需要读研取决于个人情况,如果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公司入行,应优先选择工作。
在选择公司时,不要因个人偏好而忽视公司实际情况。玩游戏和做游戏体验不同,开发者可能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因此,避免对某公司抱有过高期待,保持务实的态度。对于公司背景的了解,可以通过工商信息、项目情况、公司规模、知识产权等多方面进行评估,以判断公司是否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