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以心室肌细胞为例说明这一问题。
(1) 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心室兴奋后,从动作电位0期开始到3期复极至-55mV这段时期内,Na+通道全部失活,膜的兴奋性完全丧失,即对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能发生去极化反应,这个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3期复极膜电位由-55mV复极到-60mV时,如果刺激有足够的强度,可产生局部的去极化反应,但不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这时Na+通道仅少量复活,其激活产生的内向电流不足以使膜去极化至阈电位。因此将0期开始到3期复极至-60mV这段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2) 相对不应期:3期复极从-60mV到-80mV的期间内,高于正常阈值的强刺激可使膜兴奋发生新的动作电位,这段时间称为相对不应期。此期已有相当数量的Na+通道复活至静息状态。但因为复极尚未完全,Na+通道也未全部复活,兴奋性仍低于正常。
(3) 超常期:3期复极膜电位由-80mV到-90mV的时期内,由于膜电位的绝对值小于静息电位,更接近阈电位,只用阈下刺激即能引起新的动作电位,表明兴奋性高于正常,称超常期。此时大部分 Na+通道已基本复活。
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钠通道尚未完全复活,膜内电位水平小于静息电位,故这时接受刺激所产生的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均比正常动作电位小,动作电位时程短,不应期也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