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各地级市的GDP数据揭示了区域经济的复杂态势。以青岛和济南为代表的两个城市表现出色,GDP增速超过7%,达到及格线。然而,烟台、淄博、潍坊和济宁等城市的经济增长则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烟台和潍坊尤为突出,增速分别低于6.6%的全国均值。这些城市作为山东经济的第二梯队,2018年的失速增长影响了全省的整体经济表现,使得山东全省GDP增速仅为6.4%,在全国排名中显得不尽人意。
山东的问题并不仅在于增速的高低,更在于发展模式的局限。山东的城市群建设尚未成熟,各城市缺乏有效的合作与协同发展。青烟威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的建设进展缓慢,而京津冀都市圈则存在严重的孤岛效应。这反映出山东在寻找城市群构建入口和合作精神上的不足。
尽管2018年的亮点是济南莱芜合并,提升了济南的经济规模和排名,但这并未能改变整体的经济失衡。如果未来几年继续走强省会济南的发展道路,而其他经济强市又未能跟上,这种区域结构调整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纵向看,山东各市的经济发展多年稳定,缺乏显著变化。但从横向对比来看,中西部省会城市在过去的十年间经济增速显著,这与山东各市的相对停滞形成了鲜明对比。山东各市的经济排名在全国的下滑,反映出过去十年间的区域经济溃败。
面对未来,山东需要打破固有模式,寻求变革。2019年,山东省面临的关键挑战是如何在强省会战略与区域均衡发展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如何提升各城市的合作精神与契约精神,推动城市群的真正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