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光绪二十九年,光炯应湖南巡抚赵尔巽之约,赴湖南任高等学堂历史教习。时革命志士云集湖南,以兴办教育作为革命的准备。而国子监祭酒王先谦以结党谋逆密奏清廷,株连黄兴、张继等100余人。光炯为巡抚赵尔巽、藩司张禄华所敬仰,乃挺身抗辩,以全家性命为质,搜捕令因迟延未下,党人乃得从容销毁证据,性命赖以保全。然而,光炯所创办旅湘公学堂,终因环境所迫,于次年秋迁往芜湖,改名“安徽公学”。他与邓绳侯先后担任该校学监。光绪三十一年,安徽公学增设速成师范学校,电邀房秩五自日本回国主持。该校经费来源,除酌收学费外,均由光炯精心筹划,四处奔走,募捐而来。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办得蒸蒸日上。为办好公学,光炯又多方延揽名师来校任教或讲学。如国学大师刘光汉、陈仲甫(独秀)、苏曼殊(子谷)、柏烈武(文蔚)、陶焕然(成章)、谢无量、周震鳞、江彤侯、俞子夷等均在该校供职。因此该校吸引无数有志青年前来就学,当时芜湖社会为之轰动。该校除由教师讲说革命道理外,还指导学生传阅革命书刊。是年冬,吴旸谷从日本带回《同盟会章程》、报刊和其它宣传品,在学生中广为传播,因此不少的学生和教师加入了同盟会。是时,安徽公学又联络皖省各县爱国人士所创设的学校,进行革命活动。如桐城之崇实、安庆之尚志、寿县之蒙养、芍西、怀远之养正、萃华等校,互相声援;并与留在日本东京的同盟会本部及南京、上海、安庆、寿州各革命组织潜通消息。因而该校成为当时革命党人通信联络的中心,使得长江中下游革命运动急剧发展。光炯后又与同乡阮仲勉创办了女子学校(抗战前芜湖第二女中前身),为妇女解放事业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