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观性原则。
基本要求:要正确的选择直观教具和手段;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要注重运用语言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定义: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记》中提出“道儿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基本要求:教师的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三、巩固性原则。
基本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抓好学生的复习环节和运用环节;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
四、循序渐进的原则。
含义: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基本要求: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在注意系统性的同时要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教学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有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五、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基本要求: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基本要求: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6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验与评定。
7上好每一堂课的基本要求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灵活④学生主动⑤语言艺术⑥学生思维活跃。
8班级授课: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9班级授课的意义:①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③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10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自学指导法
11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
12以实训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
13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就是这类方法
1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法和情境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