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循环审计的核心内容涵盖两个关键领域:交易的实质性测试和账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它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目标对象不同。交易实质性测试主要针对购货、销货、筹资和投资等特定交易,关注利润表相关事项,旨在检查交易的发生、完整性及估价准确性,通常不涉及“权利和义务”、“表达与披露”(除关联方交易外)的认定。而账户余额实质性测试则针对应收账款、存货等账户余额,与资产负债表紧密相关,主要确认余额的真实性与恰当性。
其次,审计目标侧重不同。交易测试关注交易的发生,而余额测试则进一步涉及权利和义务的确认,以及表达与披露的正确性。因此,审计程序的选择依据这两类目标有所不同:交易测试通常采用审阅、复核和穿行测试等方法,而余额测试则采用盘点和函证等直接获取余额证据的方法。
最后,适用范围有所区别。交易测试可能同时进行符合性测试,如核对销售发票和单价,既能检查手续是否齐备,又能验证交易的真实性。而余额测试通常与分析性测试结合,当内部控制较弱或交易量较少时,交易测试更为主导;相反,当内部控制良好且交易量大时,余额实质性测试更为重要。
扩展资料
业务循环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业务循环了解、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及其执行情况,从而对其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采用业务循环审计的目的在于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因为业务循环审计不仅可与按业务循环进行的内部控制直接联系、加深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理解,而且便于审计人员的合理分工,将特定业务循环所涉及的会计报表项目分配给一个或若干个审计人员,能够使他们对不同会计报表项目进行交叉复核,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