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邪袭表证是中医病证名。
风邪袭表证,中医病证名。是肺卫失调,腠理疏松,卫气不固,则具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的特征症状,并以汗出、恶风、脉浮缓为特点,是为风邪袭表证。
风邪与人的体表接触,最易侵犯人体。而且风性善动,无处不到,变化多端,可引起各种疾病。例如风邪从经脉侵入,可伤于胃肠,也可直中脏腑之腧,病位广泛。
风邪首先爱侵犯肺,风与寒夹杂,导致风寒感冒,表现为头痛、畏寒、流清涕、咳白痰等。风与温夹杂,会导致风热感冒,表现为咽干、嗓子疼、口渴、咳黄痰等。
风与湿邪协同,主要损伤关节,形成痹症。特别是风、寒、湿夹杂,会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关节疼痛、畸形、晨僵等症状。颈部、肩膀、肘部、膝关节等处,软组织本来就少,如果反复受风,则会导致落枕、肩周炎、网球肘、老寒腿等。
风邪袭表证候的脉象特点
风邪袭表证候的脉象特点是浮缓。风邪袭表证是指肺卫失调,腠理疏松,卫气不固,则具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的特征症状,并以汗出、恶风、脉浮缓为特点的证候。其脉浮而疏松,这是卫气抵抗风邪于肌肤之象;其脉缓而气弱,这是营阴外越之象。
风邪反复侵袭,可引起正气耗散,可由实转虚;或在素体亏虚的基础上反复感邪,以致正气愈亏,而成本虚标实之证。如未及时控制亦有转化为咳嗽、心悸、水肿等其它疾病者。一般而言,风邪袭表证预后良好,病程较短而易愈,少数可因诱发其他宿疾而使病情恶化。
脉象,是指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的情况。脉象是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