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目标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因为管理要赢利,所以管理的目标就是目标管理,指的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有些主要的目标不能简略。
什么是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源于美国管理专家杜拉克,他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如果无总目标及与总目标相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职工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内耗和浪费的可能性越大。概括来说也即是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其原则是:
1. 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并且要由单一目标评价,变为多目标评价。
2. 必须为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和部门规定目标。如果一项工作没有特定的目标,这项工作就做不好。
3. 目标管理的对象要包括从领导者到工人的所有人员,大家都要被目标所管理。
4. 实现目标与考核标准一体化,即按实现目标的程度实施考核,由此决定升降奖惩和工资的高低。
5. 强调发挥各类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目标的制定展开和实施。领导者应允许下级根据企业的总目标设立自己参与制定的目标,以满足自我成就的要求。
6. 任何分目标,都不能离开企业总目标自行其是。在企业规模扩大和分成新的部门时,不同部门有可能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目标,而这些目标未必有助于实现用户需要的总目标。企业总目标往往是摆好各种目标位置,实现综合平衡的结果。
有些公司(以及咨询公司)运用另一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绩效考核。他们专注于目标和设定目标值。这种方法被称为目标管理法。
这些企业先从设定公司目标开始。有时中层管理人员和员工可以向老板提出他们所要建立的目标,或者由老板为员工建议必须建立的目标。有时主管人员很可能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说服下属接受他设定的目标,其目的在于让下属设定的目标,来帮助实施主管人员的目标。有时公司能较系统地设定公司层面的目标,然后再把公司目标落实到下一级。但是一旦目标落实到下一级,各部门的职能性隔阂就凸显出来。财务经理设定的目标适合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和其他职能性部门也同样如此。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注重于他们认为对自己重要的目标,因为这和他们的绩效评估和薪资体系联系密切。公司会组织年中评审,讨论目前的进展以及离年度目标的差距。年终时,经理和员工再一起讲座公司目标和个人目标,以及取得的进展。这种主观的评估可能会产生不同意见,因为最终的评估结果会影响年度奖金和工资晋升。
一家IT公司,决定在整个公司内实施目标管理。事实上他们之前在为销售部门制定奖金系统时已经用了这种方法。公司通过对比实际销售额与目标销售额,支付给销售人员相应的奖金。这样销售人员的实际薪酬就包括基本工资和一定比例的个人销售奖金两部分。
销售额大幅提上去了,但却苦了生产部门,他们很难完成交货计划。销售部抱怨生产部不按时交货。总经理和高管层决定为所有部门和个人经理以及关键员工建立一个目标设定流程。为了实施这个新的方法他们需要用到绩效评估系统,生产部门的目标包括按时交货和库存成本两部分。
为什么公司设定目标(并与工资挂钩)反而导致了矛盾加剧和利润下降?这是因为首先设定的目标不全面。每个部门只专注于对自己重要的几个目标。其次这家公司的传统是一年进行一次绩效评估,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能改变。所以即使发现有些目标有问题,也不会进行及时修改。再次各部门的目标之间缺乏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