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大省的区位优势明显
作为中部大省,湖南相较于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原材料资源。在区位及运输成本方面,湖南相对处于劣势,但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则处于优势。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湖南对土地价值的期望值相对较低,同时得益于国家“中部崛起”政策的扶持。在当前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经济大趋势下,湖南的区位优势愈发显著,交通运输便利且成本相对较低。然而,道路运行费用偏高,机场国际航线有限,这些问题有待解决,以促进湖南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资源上优势独具
湖南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和“鱼米之乡”,在有色冶金工业、建筑材料工业以及江南黑色能源方面占据重要地位,资源优势显著。
投资环境吸引力增强
湖南在投资环境建设方面已从集中整治阶段过渡到全面优化阶段,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在政策上,湖南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多项便利,包括放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条件、在能源、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分配上给予国民待遇,确保企业享有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并提供优质的政府服务。
从沿海经济看,由于外向度较高,沿海地区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超过中西部地区,技术、人才、资金出现闲置。这为湖南引导产业内移、培养本土经济提供了机会,也有利于储备人才。
国家地方政策支持
近年来,湖南工程机械产业迅速发展,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知名企业齐聚长沙,使湖南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国务院通过的装备制造业和纺织业振兴规划,以及“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对湖南企业构成了重大利好。同时,湖南也受益于国家“中部崛起”政策的扶持。
此外,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等投资重点,为湖南等中西部省份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湖南省委、省政府正推动实现“弯道超车”战略,并计划实施“四千工程”,即发展一批千亿产业、集群、企业和园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文化产业机遇
根据美国、韩国等国的经验,经济危机后,文化产业往往呈现逆势增长。湖南文化产业,以“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为代表,面临逆势而上的重大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