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职业学校根据教育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层次。
初等职业学校主要针对完成小学教育的学生,这些学校旨在通过职业教育为当地培养实用型人才。国家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但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初等职业中学作为一种替代方案,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的职业教育机会。
中等职业学校则是在完成初中教育后设立的教育机构。这类学校大致分为四类: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技工学校(简称“技校”)、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高”)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中专和技校主要培养初级技术工人,职高则侧重于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成人中专则致力于提高在职人员的职业技能。
高等职业学校是在完成高中教育的基础上设立的高等教育机构,简称“高职”。这类学校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高中同等学历的人群,学制一般为三年。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在专科教育阶段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教育内容不仅包括文化知识,还涵盖了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
我国目前唯一的一类高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技术学院。这类学院主要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要内容,是地方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大学录取中属于第四批统招范围,也是“三校生”的单考单招院校。
职业技术学院在地方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作为地方大学或学院的补充,还在一些普通高校的专升本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