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洋在1927年返回四川,当时年仅31岁。虽家境普通,生活虽有些拮据,但他对佛学的热忱并未减退。在乡间生活期间,他深入研读佛学典籍,尤其对《瑜伽师地论》进行了反复研读。
1929年,王恩洋在南充设立龟山书房,邀请众人进行佛学和儒学的讲学活动。次年,他受邀到成都佛学社讲授《瑜伽真实品》、《广四缘论》、《八识规矩颂》等经典。此后,他将教学与著述并重,陆续撰写了包括《摄大乘论疏》、《二十唯识论疏》、《佛说无垢称经释》在内的多部佛学著作。
1942年,他结束了龟山书房,前往四川内江创办东方佛学院(后改名为东方文教研究院),继续招收学员,传授儒学与佛学知识。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学院管理,为学院及后继院长吕澄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
从1944年起,王恩洋频繁到成都、重庆、自流井、泸州等地讲学,并创作了《心经通释》、《清福和尚传》、《人生哲学与佛学》、《金刚经释论》、《因明入正理论释》等作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聘为川北行署政协顾问,并参与了《佛教概论》的撰写,先后担任四川省政协委员、文史馆馆员、中国佛学院教授等职务。
1952年,他应川北行署文化教育委员会的邀请,编写《佛教概论》小册子,并将其连载于《弘化月刊》,后由出版社印制成册发行。同年,他被聘为四川省政协委员和文史馆馆员,为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佛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迁居北京后,在法源寺的中国佛学院讲授“佛学概论”等课程。
扩展资料
恩洋(1897~1964年)佛学家,居士。四川南充人,字化中。1913年入南充中学,1919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印度哲学,后在南京支那内学院师从欧阳竟无研究法相唯识,1925年在该院任教。此后十几年主要从事教学和著述工作。1942年创办东方文教研究院。1957年出任中国佛学院教授。1964年在成都病逝。通内外学,精通法相唯识,主要著作有《摄大乘论疏》、《唯识通论》、《心经通释》、《佛学通论》、《人生学》、《人生哲学与佛学》、《起信论料简》等200余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