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制造业成本会计的岗位上工作,是从去年毕业开始的。起初,我感到很吃力。为了适应这个角色,我首先需要熟悉工厂的各种库存交易单据、仓位、进销存数据。
理解每类单据的用途和单据在各部门之间的流转路径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我深入掌握,以便更好地支持成本核算工作。
接着,我深入车间,了解每类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弄清楚每类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每一步工序,以及整个制造过程的总时间。这些基础信息对后续的成本计算至关重要。
基于对系统单据数据、进销存数据的理解,我学习如何选择恰当的成本核算方法。例如,如果采用品种法,领退料单据应按产品品号设定成本对象。如果使用订单法,领料单据上需备注订单号。每种方法的选择都需与单据设置紧密关联,以满足成本核算要求。
在确定成本计算方法后,我专注于确保单据数据和进销存数据的准确性。这包括材料数量的精确性和材料计价的正确性。所有采购入库必须有明确的价格,确保采购订单的单价准确,并及时更新。
成本计算并非绝对精准,关键在于满足公司领导的要求。在实践中,我通过优化流程、提高数据准确度、定期审核和调整成本计算方法,实现了成本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关于生产领料的管理,我遵循了严格的标准和流程。产品正常物料损耗标准由工程技术部门制定,并负责保证其准确性。PMC部门需确保销售订单与生产计划的一致性,对异常生产工单进行及时调整,以避免库存积压。
生产领料严格执行正常损耗标准,与生产工单紧密关联,无工单的领料将计入部门费用。超过正常损耗标准的领料将受到绩效考核。工厂物资分类摆放,避免混淆,保持生产流程的透明度。
对于不良物料和报废品,需通过品质部门的判定后才能办理退库手续。产品完工后,品质部门的检验结果决定入库与否。任何超额领料、补领料、退料操作均需有工厂主管和财务人员的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