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的星星语言,让孤独的孩子找到归属!
大家好,我是少年的名字,一位在社会边缘游刃有余的高功能谱系者。
本系列旨在引导新家长,避免走弯路,本期聚焦于如何识别孩子的自闭症类型。当孩子出现疑似症状,家长首先要判断其自闭程度和类型,而非急于干预。
现实中,不少家长因焦虑,往往先干预再诊断,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花费和潜在风险。接下来会探讨这些问题。
同时,高功能谱系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区分也困扰着家长。这期将清晰解释判断标准:自闭特质的程度和综合表现是关键。比如韦东奕,虽有重度特质,但总体上仍能适应社会,这类称为轻度“稳态”。
自闭与智商不是必然关联,自闭特质甚至可能提升专注力,但刻板行为可能影响学习。孩子2-3岁时,自闭特质明显,但成长中智力逐渐占据主导,部分孩子无需特殊干预也能融入社会,称为“自然稳态”。
判断高功能和阿斯伯格的标准在于感官敏感度。轻度至中度自闭特质,智力可以控制,感官一项异常为高功能,两项以上则倾向于阿斯伯格,他们可能表现出高智商,但行为独特。
自闭症的类型各异,从能融入社会的“稳态”到不能的“非稳态”。了解孩子所属类型是制定干预策略的基础,不同情况需要不同的应对方法,如融合教育、机构干预或自我学习。
下期内容,我将揭示干预行业的现状和问题,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