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1. 生产准备
- 面料辅料进厂检验
- 技术准备
- 打版
- 试板样
- 封样
- 制定做工艺文件
- 裁剪
- 缝制
- 确认首件(水洗首缸)
- 锁眼钉扣
- 整烫
- 成衣检验
- 包装
- 入库出运
2. 面料、辅料检验
- 检验目的和要求:确保短码/少现象的清点确认,数量清点,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确认符合生产要求
- 技术准备: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
- 面料检验:外观质量(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和内在质量(缩水率、色牢度、克重等)
- 辅料检验: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
3. 技术准备
- 内容:样品、原始资料制作纸板,技术工艺记录,样品生产安排,工艺单审核,样衣制作,样板审核,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
4. 排料、裁剪工艺要求
- 验布、排料、对样、用料、裁剪、写号、捆扎
- 裁剪方式:套裁(平套、互套、镶套、拼接套、剖缝套等)
- 裁剪工艺要求:看正确样品,对应样板检查片数,看是否丢片、顺片、丝绺等错误出现,排大货,根据大货总数算单耗,拖料时确认面料反正,拖布平整、松紧适度,裁剪要求下刀准确,线条顺直流畅,根据样板对位写号,卡号距边0.6cm(包括号在内)字号清晰,采用锥孔标记时应注意不要影响成衣的外观,裁剪后要进行清点数量和验片工作,根据服装规格分堆捆扎,附上票签注明款号、部位、规格等。
5. 缝制
- 缝线:应具有拉伸性和强力,防止织物线圈的脱散,控制缝迹的密度
- 缝针:选择合适的缝针,确保缝针与缝料、缝线的理想配合
- 粘衬:简化缝制工序,使服装品质均一,防止变形和起皱
- 线迹:链式线迹、锁式线迹、包缝线迹
- 服装的缝制整体上要求规整美观,不能出现不对称、扭歪、漏缝、错缝等现象
6. 锁眼钉扣
- 锁眼和钉扣通常由机器加工而成,扣眼根据其形状分为平型和眼型孔两种
- 锁眼应注意扣眼位置是否正确,扣眼大小与钮扣大小及厚度是否配套,扣眼开口是否切好,有伸缩性或非常薄的衣料,要考虑使用锁眼孔时在里层加布补强
- 钉扣时还应注意钉扣线的用量和强度是否足以防止钮扣脱落,也不要出现芯柱开花、打歪、转动、破洞等不良现象
7. 整烫
- 整烫的主要作用:去掉衣料皱痕,平服折缝,使服装外型平整,塑造服装的立体造型,达到外形美观穿着舒适的目的
- 影响整烫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温度、湿度、压力和时间
- 整烫中应避免因熨烫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造成服装表面的极光和烫焦现象,服装表面留下细小的波纹皱折等整烫疵点,存在漏烫部位
8. 成衣检验
- 成品检验是产品出厂前的一次综合性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
- 成品检验的主要内容:款式、尺寸规格、缝合、条格面料的服装检查对格对条、面料丝缕、同件服装中是否存在色差问题、整烫、粘合衬是否牢固、线头是否已修净、服装辅件是否完整、服装上的尺寸标识、服装整体形态、包装是否符合要求
9. 出运或入库
- 服装的包装可分挂装和箱装两种,箱装一般又有内包装和外包装之分
- 装箱时应注意数量完整,颜色尺寸搭配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