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液体,鼓励患者多饮开水,或静脉输液,每日液体摄入量至少3000毫升,必要时记出入量。
2.体温在39℃以上者,应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冰袋、温水擦浴,水温32-34℃,或乙醇擦浴。亦可针刺降温,如合谷、曲池。大椎等穴位每日1-2次,或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服药后30分钟应测体温观察热型。
3.观察发热规律、特点及其伴随症状,在患者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注意有无虚脱现象。
4.高热抽搐时,应及时针刺人中、涌泉,按医嘱给予镇静药物。防止咬伤舌部。注意呼吸。
5.注意口腔护理,每日早晚应进行口腔护理,饮食前后均应漱口,如见口唇干燥,应涂以液状石蜡或稀甘油。
6.保持患者身体清洁,定时擦浴,更换衣服及被单。
7.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不可使患者受凉,防止感冒。
8.未确诊前如怀疑为急性传染病,可进行床边隔离。
9.注意大小便性质及量,并留送检验。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