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丁达尔效应的定义:当光线穿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观察到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2. 丁达尔效应的产生原因: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如果粒子大小远大于入射光波长,会发生光的反射;若粒子大小小于入射光波长,则会发生光的散射。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小于可见光波长,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真溶液中的粒子更小,散射光强度减弱,因此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强度还与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成正比。
3. 丁达尔效应与溶液、悬浊液的区别: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几乎不产生,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阻碍过大,产生的光路很短。
4. 丁达尔效应的实验例证:
- 暗室现象:在暗室中,光线通过胶体时,可观察到浑浊发亮的光柱,其中有微粒闪烁。
- 树林现象:清晨,透过树叶的光柱即为丁达尔现象,云、雾、烟尘也是胶体,具有相似的现象。
- 耶稣光:太阳照射下,雾气或大气中的灰尘产生丁达尔效应,形成耶稣光,为风景带来神圣的静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