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协调区域发展和进行宏观决策提供自然条件依据,对贵州省87个县级区域的8个自然因素进行比较排序,所得结果证实,自然条件较优的多数县域较集中分布于贵阳、遵义和安顺3个市的中心区附近,位于贵州高原主体部分,与全省综合农业区划所指出的“黔中区”相一致。而自然条件较差的县域一般分散分布于周边的鸟蒙山、北盘江下游与红水河流域、雷公山与月亮山、武陵山、大娄山等山区。说明贫困山区分布较广,贫困面较大。
贵阳市提前两年率先在全省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是,扶贫工作仍然十分艰巨。据统计,全市18个重点扶贫乡(镇)449个村易返贫和需扶贫的有52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29%,其中有2万人因居住地土地石漠化严重、水土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繁、交通闭塞、生存环境恶劣,基本丧失了就地解决温饱的条件。
贵阳从今年开始,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结合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土地承包使用的合理流转,让迁出地生态恢复,区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帮助基本不具备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群众迅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采取以县(区、市)为项目单位,重点扶贫乡(镇)为项目点,先由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户提出书面申请,所在村、组签署意见,乡(镇)初步审核,县(区、市)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组织审定,认真确定搬迁对象,并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实行一户一档管理,分期分批规划、申报、组织实施。资金来源以国家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为主,地方配套和农户自筹为辅,安置资金按人均0.65—0.71万元标准控制。投资重点主要用于耕地或其他生产资料建设、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农房建设和迁入地公益事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