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干处理(secado),又称天然全日晒法(natural):咖啡果实采摘后直接在阳光下晾晒,通常需要1至2周时间,直至咖啡豆含水量降至10%-12%,随后去除干燥的果皮果肉。在生豆储存过程中,通常会保留咖啡豆外的羊皮纸壳,直至出口前才除去(哥斯达黎加法律规定生豆出口时不能带有羊皮纸壳)。这种处理方式要求产地有充足的日照。
2. 湿处理(lavado),又称水洗发酵法:咖啡果运至处理厂后,先去除果皮果肉,此时的咖啡豆仍被羊皮纸壳包裹,羊皮纸壳上附着果胶。将带果胶的咖啡豆放置在水泥发酵池中,根据具体情况发酵8-48小时。果胶在发酵后不再紧密黏附在羊皮纸壳上,通过流水将果胶冲洗掉。之后,通过日晒或机器干燥,将生豆含水量降至10%-12%,然后进行带壳储存。这种处理方式对日照条件没有过高要求。
3. 半水洗(semi-lavado),也有人称之为蜜处理(honey, miel):此法结合了日晒和水洗发酵法。首先去除咖啡果皮果肉,然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去除果胶或去除多少果胶,最后干燥生豆至10%-12%的含水量。
a. 保留100%果胶,然后通过日晒或机器干燥至10%-12%的含水量。
b. 根据需要调整去果胶机的设置,保留羊皮纸壳不同比例的果胶,再通过日晒或机器干燥至10%-12%的含水量。
水洗发酵法处理的生豆通常较少银皮附着,但未熟豆可能会保留大部分银皮。天然全日晒法和蜜处理的生豆,根据保留果胶量(多蜜或少蜜),或多或少的银皮紧粘在咖啡豆上,呈现深浅不一的橘红色。
在挑选蜜处理生豆的瑕疵时,需要刮去银皮观察咖啡豆本身的颜色。蜜处理生豆在烘焙时也要注意,如果大量银皮不能及时排出,高温可能会烫伤咖啡豆表面,导致烘焙色泽不一致。
通常,日晒法处理的生豆色泽更蓝绿且均匀,而生豆含水量不能仅凭颜色深浅判断。最佳生豆含水量在9%-12%,生豆储存时要严格控制含水量,超过13%则容易滋生毒素。